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小姐毋庸置疑是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cp”,也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的模样。
电影中的达西先生长着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长着英气的剑眉的伊丽莎白一笑起来两条眉毛挤在一起,露出两只可爱的小虎牙,样子带着点少女独有的灵动与狡黠,可惜的是在我看来有些表演过度而显得多了点滑稽,少了点我期待的独立世外的高雅矜持。总之,这对情侣档在外貌上并没有多么契合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多少让我有些失望。
书中最让我怦然心动的情景,是伊丽莎白因为急切地想要看到病中的姐姐,徒步数千里来到宾利的庄园。披散着头发,涨红着面颊,气喘吁吁,满脚泥泞地出现在达西面前的伊丽莎白,却是“因为运动后双颊带着少女独有的迷人的红晕,双眸越发灵动清明”。我一直相信,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慕是缘起此刻。此刻打动达西先生的,是伊丽莎白对于姐姐的关切爱护,是她掩盖不住的青春洋溢,不拘小节。遗憾的是,电影中表现的这个场景并没有让我感受到那种心动的感觉,此刻出现的伊丽莎白有没有迷住达西先生我不知道,但至少没有打中我的心。
而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其实是他们雨中争吵的那一幕。这一幕中,双方最充分地展现出了各自的“傲慢”与“偏见”,这也是最能表达主题的一幕。伊丽莎白指责达西因为偏执而自大的一己之见便破坏了他最爱的姐姐的爱情,而达西直言伊丽莎白的家人的行为在他看来有失礼仪。双方唇枪舌战,反讽为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语言的你来我往中展露无遗,我想,这也是这对情侣最可爱的地方了。在这场“殊死搏斗”的辩论的最后,伊丽莎白在冲动下咬牙切齿地说出:“哪怕这世界上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选择你做我的丈夫”。日后的伊丽莎白一定为说出过这样的话后悔过无数遍,想想,这是对一贯骄傲的,且刚刚向自己求婚的达西先生多大的侮辱!
但是,当他们在庞百利再次偶然重逢,他们之间的芥蒂又在几句轻松自然得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的谈笑中分崩瓦解。此时的伊丽莎白,在看过了那封诉说衷肠的信后,已经理解了于达西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善良忠贞的本质,而达西,大概也放下架子,重新考虑了自己对于他人的成见是否太深。他们对望着笑着,眼睛里都散发出那种看破世事的清明与互通心意的温情。这是他们相爱的最轻松亦是最甜蜜的时刻。
故事的情节已经为世人所熟知,而这部影片最成功之处,大概是它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不同阶段的女子的不同形态,母亲的世俗粗鄙,丽提亚的天真无知,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的面貌,她们的日后组建的家庭,也大多是充满了对生活的埋怨,对丈夫的嫌弃,对孩子的放养式教育(其实我还是挺赞同凯瑟琳夫人对于伊丽莎白母亲的指责的:“养了五个女孩子家庭竟然没有聘请一位家庭女教师?”)。她们对于爱情和男人,还属于一种比较依附的状态,她们一生都在围着别的事物而转,年轻时是男人,年老时是孩子。我不是在指责她们,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这句话有它的道理所在,只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是无论在寻求爱情,还是经营家庭时,都不应放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