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送别

鸟惊飞云间,鹿鸣山林中,不知何事发,人群肩并行,路旁火把烧得正旺,一路连排相照,便是这圆月也略显黯淡。

归河,生人死魂入归河,与细水化为一,最后在各自的家乡所停。岐山多次历经坎坷,烽烟烈火烧尽山林一切,却从未彻底消灭生命的存在。这里埋葬了多少人?来犯的敌人,奋战的士兵,高贵的皇族,吞吐天地的英雄人物也有苟且偷生的小人之徒。人死,身亡而魂存,长者多言,归河流水皆为魂灵,亲人来拜才可使其去欲而念往生。

张青位列队伍之首,默默跟在张明身后。全城百姓沿归河岸边,向着山上祭坛方向缓行。人群中的人年龄不同,五行八作,他们没有往日的仇恨和鄙视,只是双手捧着花灯,默默念着经文。领头人除官府人员外,有一队人马穿着古怪服装,头戴动物面具,演奏着玉碎浮空的乐章,声音悠悠而传百里,催人泪下。

张青并无常人内心的情感所制,但修道者并非绝情种,见此情景也心生伤感。那张旧时的面孔再次袭击他的心脏,封锁的记忆也不断涌现。她可能不存在于他人心里,但独徘徊于张青心头。这里每个人都是这样,他们牵挂的人绝非一人,祭奠父母宗亲的同时,内心深处往往以深埋的情思告别着另一些人。

在山顶祭坛上,祭祀吟唱着经文,鼓乐声不断传来,围绕着归河的人们开始点亮怀中之灯,小小烛光照耀花瓣映衬出图画之景,于是朵朵光莲被放置于水中,风吹过便顺水而漂浮,向着下游缓缓移动。周围的河水也闪出星点,星点缠绕光莲周围,回应着思念。光莲汇聚的光芒在每个岐山百姓的眼眸中闪烁,悠扬悲凉的箫声,急骤如雨的琵琶声,古朴清幽的古琴声,相和而奏,道尽人间真情冷暖。儿童不语,男女皆涕,便是张青,也涕流不止。

不过他伤悲不久便重新封存本心,俯看台下生民百姓,生出离世之感。可怜天下人,多少征战苦,平静不过几年,硝烟却代代无穷尽。只盼那些鬼魂早日解脱,再生于盛世,别又活于乱世。

正在乱想,却见两人面孔熟悉,立马认出是绑匪兄弟俩,他们小心翼翼将灯点燃,双膝下跪双手捧着置于水中,连连叩首,久久离地起身。两人将要走时,眼神却和张青对上,意外是两人竟抱拳行礼才扭头消失在人群中。张青微微一笑,望着他们离开。

灯花飘然离去,烟火于空中起舞,鼓声乐声转为欢庆。送别故人,欢庆新生。原来的悲切变为欢愉,百姓皆舞动在河两岸,口中唱着希望的歌谣。

张明拍拍手,来自西域的舞者带着异域的歌舞、杂技、文化在祭台上开始表演。进而河上白汽缓出,逐渐弥漫归河,一红衣女以面锦遮面,飞跃到水中央,以剑点水而起,身在空旋转,流水随剑而起在其周围环绕而落。其体若红玫,艳而带锋;双眸若水流平川,剑法柔弱却处处凌峋,一身红衣似女仙却亦有西域的不羁风范。百姓惊其与水相戏的神奇,皆喊仙女、神女类的话语。张青并未因其身姿而迷恋,只是在思考前面的张明大人如何结识这般人物,胡人野心之大何人不知,可他却能请来这般高手献上歌舞,莫不是通敌?也可能现在朝廷正与西胡讲和……

“青儿,你何时出发?”

张青回过神来,淡淡说道:“要尽快启程,怕晚了就给张大人添麻烦了。”

“可否再暂歇一天?与你母亲妹妹叙叙旧,她们由东都回来也该到家了。正好,我还有些话要和你谈,下次再见也不知何时,怕来不及交代了。”

“张大人洪福广天,岂会来不及。不过我确是有话说于她们,当然我也想问您一些问题,毕竟下次见面您可能又成宰相了。”

“我们父子之间已到这般地步了吗?很好,很好,哈哈。”张明不知名笑了起来,张青并未回应,两人无话,绚丽的烟火,欢乐的歌舞此刻也无法打破他们两人的隔阂。只是张明面色有些失落,回想当年事,不觉内生愧疚色。

远山的林中,星点火光也穿透枝叶的遮掩照射在路甲的脸上,声声歌乐、阵阵悲怆,死去的灵魂徘徊在他的心头,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却又被这顽强的意志用手狠狠擦掉。路甲平复心情,往马上的脸庞瞧去,青鸣未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闭着眼,一身白袍下依然可感其锋厉之气。路甲本想去唤其启程,可又不忍心打断他的吊唁。于是,相对于归河旁火花漫天,欢笑的歌舞,这片黑暗中的林子显得格外寂静,也处处透露出杀机。

路甲突然跨出一步,对着小道喊到:“请问阁下是谁?为何一路跟随我俩,若有话说不如当面说清楚。”林丛深处道道黑影一一出现,未有任何回应,只有微弱的月光透过树叶照耀在刀尖上。青鸣翻身下马,并未取出马背上的武器,缓步走到道路中央,活动手腕,静静看着那些人向着两人冲来。路甲心生怯懦,却依然大喝一声,掏出腰间匕首砍向敌人。

可惜,外面的欢庆声拂过水面包围整个岐山,那林中的鲜血和惨叫显得毫无声息,便是树上栖息的鸟群也不会被死亡的呼喊所打扰。庆典结束了,人群归家,烟火消息,月夜下的山林如此寂静,归河迎来了新顾客,粗重的呼吸声成为了唯一的声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