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也还是会有心理问题?

你说心理学有用吗?学心理学的人也还是会有心理问题啊!

-你说学医学有用吗?当了医生也还是会生病啊?

-学心理学不应该可以给自己治病吗?

-医者不自医啊!我们都是看别人旁观者清,看自己当局者迷啊!

-学心理学不是应该知道生病了怎么照顾自己吗?

-我是大夫,我知道感冒了该吃药,我也吃了,也多喝热水,多休息了,可我没办法跳过流鼻涕打喷嚏的过程直接痊愈啊!

-可是学了心理学,不应该更会处理情绪问题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情绪困扰呢?

-我们都知道每周运动2-3次有益健康,不抽烟不喝酒,少吃垃圾食品,可是我们就是做不到啊!

昨天和朋友半调侃半开玩笑半抬杠的聊了会,突然想到几个问题:心理学是做什么的?心理学有什么用?心理学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的发展是去妖魔化的过程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删除了“同性恋”词条,编号为1CD-10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已不再包含同性恋相关内容,同性恋倾向不需要任何治疗,世界上也没有可以“改变性倾向”的医疗技术。

1938年7月开始的10年内,金赛教授在马丁等共同研究者的协助下,对18,500多人进行了多达350个性学问题调查。金赛教授对自慰重新进行了评估,让自慰(手淫)成为常态行为并且减轻了自慰的恶名。

“睡眠瘫痪症”未曾被普及之前,很多人表示自己有“鬼压床”的经历,自己明明已经睡醒了,但是无法动弹,仿佛被“鬼”压住,起不来 。

现代医学认为,“鬼压床”的现象其实是人已经醒来,但身体和大脑的一部分还在睡眠中,不听意识指挥的一种现象。

其实简单动动手指,慢慢感受自己的身体,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醒过来。

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大刀阔斧,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个逐渐渗透,逐渐去妖魔化的过程。

心理学也是这样,心理学解决不了所有疑问,但每一点发展,都是认知上的重大改变。

心理咨询师得了心理疾病怎么办?

见老师,亦或督导,见心理咨询师,该吃药吃药,该治病治病。

心理咨询师得病也要制定诊疗计划,做心理咨询,做行为干预,和身边的普通人一样并无区别。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确实能更早的察觉自己的心理问题,且具有更高的应对心理疾病的“免疫能力”。

专业的训练让心理咨询师对心理疾病的常见表现更了解,心理咨询师能够更早的发现自己的心理异常状态。

长期的训练让心理咨询师有更深刻的自我探索,更高的自我接纳水平,更强的自尊水平,更加开放的视角。而这些特征都让心理咨询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哪些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

写日记,绘画

书写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逻辑混乱的地方,从而帮助我们梳理思绪,获得更深刻的自我觉察。

运动(动态静心)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重塑大脑。

研究显示,运动对保持认知能力的健康大有好处。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展,而大脑是神经细胞的集合。运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空间感知力,即便是强度不大的锻炼也能带来诸多好处。

社交活动

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我们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也为我们提供更有利的社会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有节律的周期性运动,如广场舞,同时满足了运动和社交的需要,确实能够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冥想(呼吸疗愈)

冥想有助于让我们从现实中抽离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的状态。

且有研究表明,冥想能够提高大脑额叶皮质的发育,而额叶皮质对我们思维逻辑的发展和行为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叙事疗法

认知心理学ABC疗法认为,事件A并不能简单的决定行为C的发展,其中有个认知B在起作用。构建我们对同一事件的积极讲述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

举个常见的例子,桌子上有半杯水,乐观的人看见“桌子上还剩半杯水呢”,然后继续乐观的生活。悲观的人看到“只剩半杯水了”,然后愁眉苦脸。

“我是心理咨询师,可我也会得心理疾病啊!得病没什么的,及时治疗就好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