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新浪微博上有一个新闻,估计很多人都看到了。青岛某大学的一位大学生以姥姥患乳腺癌为由向老师请假回家,老师不准假。结果,整个网上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这个学生,同时声讨这个老师冷血、无情、没人性。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公号在2016年11月30日发微博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和该大学的后续处理情况。一位名叫张烁的作者2016年12月15日在《人民日报》18版发表了一篇短文《教育要有“温度”(行与思)》,也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做了批评。那位同学和老师的微信对话截屏在网上可以搜到,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大家在批评那位老师冷血无情的时候,是基于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这个学生所说的是真实的,这个学生没有撒谎,这个学生的姥姥真的是乳腺癌晚期。这样才能构成那位老师的冷血和无情。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是在撒谎,他说的事情根本不存在,那这位老师还是冷血和无情的吗?
有一条网友的评论是这么说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人都不会拿亲人的健康为借口来请假,这种老师,师德在哪里?
作为辅导员,每天面对学生,经常处理学生的事务,我想告诉这位网友,真的有学生会拿自己的亲人的健康为借口来请假的!就在上个月,2016年12月,我的一名学生和我请假,说自己的爷爷病危,她不能按时回学校。我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我让这位学生的父母给我打电话,过了一会电话打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自称是这个学生的父亲,说这个学生的爷爷去世了,家里人正在忙着处理。根据我的经验,我判断这个“父亲”是假的。于是我查找到了这个学生的父亲的手机号,打过去询问情况,结果,这个学生的父亲告诉我,这个学生的爷爷就在家呢,身体好好的,根本没有什么病危和去世。这是真实的事,学生事后写的情况说明还在我办公室。各位,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你会相信吗?自己的爷爷身体好好的在家,他的孙女为了在学校请假,说他老人家病危然后去世了。
另一位网友的评论还算客观,他说:很多时候老师是被骗怕啦,学生总是以生病为理由逃课,这就像狼来了。的确是这样的,学生群里了总是有一部分不诚实的学生,经常撒谎骗老师。自己生病了,家人生病了,家里有事,等等,三天两头来请假,作为老师,即使是经验丰富,那也不是火眼金睛,也很难搞清楚哪个学生说的是真的哪个学生说的是假的。
如果大家觉得竟然有学生会拿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健康为借口来请假,真是太坏了。那我再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一个更坏的事。一个学生,为了申请助学金,为了拿到国家助学金,在助学申请书里面写自己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因为种种原因事后我们发现了这是撒谎,她母亲根本没有病。但是,这个学生的申请书里就真这么写,写自己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各位,你敢相信吗?这是因为特殊情况,这个同学的谎言被揭穿了,背后还有多少说自己亲人有病的谎言呢?
还是为了拿到国家助学金,有的同学把已经去世好多年的爷爷奶奶写进申请书,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年老多病,常年吃药。其实他的爷爷奶奶好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这样的撒谎,如果各位没经历过,恐怕也不会相信吧?
社会很复杂,那是因为人性很复杂。一刀切的把所有人都看得很好,和一刀切的把所有人都看得很坏,都不对。就像前年新浪微博上热议的几件老年人为老不尊的事件,是老人变坏了吗?不是。是坏人变老了。不是所有老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坏人也会有变成老人的一天。同样,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不能一看是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冲突就一定是老师是错的、学生是对的。不能一有冲突就认定弱势群体一定是对的、强势者是错的。互联网上排山倒海的评论有几个是仔细调查后才做的评论?甚至有几个是理性和客观的评论?恐怕很少很少。有太多的评论预设了立场,掺杂了个人感情,唯恐天下不乱。
哪怕是一件小事,看上去很小的一件事,他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发生的,他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局外人不能随意评论局内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有关的事,都不是直线,都是网。而且这个网不是固定在那里,任你去研究的,他还有时间这个维度。他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演进过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个复杂的现状,必然有复杂的历史和复杂的演进过程,只调查现状,不调查历史,你就搞不清楚现状。
不说理论了,再说一个微博热点。新浪微博很多账号在2016年9月22日发出一条信息:西安某学院大四学生小刘,在老家贫困生登记后,按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但学校以“买了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
这个消息一出,下面评论炸了锅。因为大学生助学金,这就是一个足以炸锅的话题。关于这条信息的评论,大多是指责学校,说当前笔记本电脑是必备品,不应该作为助学金评定的硬指标。这样的评论我觉得是中肯的。确实不能用有无笔记本电脑作为硬条件来限制助学金的申请。新浪微博发信息给我的微博账号,让我就此事发表评论,我回复说:局外人不要评论局内事。我没有参与这件事的评论。因为这件事真的不适合拿出来评论。
首先,这个信息本身就有不少问题。第一,“在老家贫困生登记”是什么样的登记?是建档立卡户?还是村委和乡镇开的证明?这个表述很含糊。如果是在村里和乡镇开了个证明的话,那太容易了,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到这样的证明。第二,“按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助学金是分档的,每档的金额不一样。最后学生能拿到几档助学金要由助学金评议小组评议决定的,为什么这个信息直接写出“可申请6000元”这么高的金额?为什么不是2000元或者3000元?这个报道是否有故意制造落差的目的在里面?第三,“学校……不给发补助”,这个表述更有问题。根据高校助学金评定的流程,可能是学校取消了该生助学金申请资格,而不是他已经获得了助学金,学校不发给他。我觉得这条信息没有做到深入调查,发布人也不了解高校助学金的申请和评定程序,还故意制造落差,以吸引眼球。
其次,助学金评定那么复杂、那么考验人性的事情,这个消息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说清楚吗?说不清楚就让大家来评论,岂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局外人怎能明白局内的复杂情况!
现在大学里,国家助学金的覆盖比例是20%左右。如果每个班有五十人,那每年将有10人左右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可每年写助学申请书的同学多达二三十人。怎么评定呢?奖学金比较好评,就是按照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排,谁都没有意见。可是这助学金,非要从五十个人里挑出十个最贫困的学生,而且这十个学生还要按照贫困程度排序(因为助学金有一档二挡三挡,金额不同)。请问,谁有好办法?每个同学家里逐一家访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显然不可能。
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都写了申请书,如果只看同学们写的申请书来判断谁贫困,这个事就发生了变化。那就不是比一比谁贫困的问题,而是比谁更会表达。有的同学擅长讲故事,会煽情,会写,即使家庭条件一般贫困,甚至不贫困,但是他能避轻就重,写得让人泪下。有的同学就不擅长这些,即使家庭非常贫困,却写不出来。
还有一个判断的途径,就是看大家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消费情况,依据这个判断大家的贫困程度。这个方法也存在不足。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有的学生天性节俭,有的学生不节俭。家庭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这两种人在同学们的眼中就有分别。我曾经家访过一名女同学,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班最贫困的同学。可我家访看到她的家庭情况并不非常贫困,就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只是这个女同学平时生活过分节俭,经常在宿舍吃自家带的咸菜,加上她申请书描述的也很煽情,同学们就认为她最贫困了。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农民企业家,身价上千万,村里的首富,肯定不算贫困啊。但是他的女儿在读大学期间也写助学申请。不知道最后是否得到了助学金。但是我碰巧听到他们一家人闲聊正好说到这个事情,全家人都夸奖他们小女儿聪明。这个事件很有代表性,很多同学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正在抢占真正贫困同学的机会,而是觉得助学金是国家的钱,国家的钱不抢白不抢,不申请就吃亏了。
还有一个问题,有个别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非常自卑,同时又自尊心很强,不想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情况,不肯写申请书。曾经有一个同学找到我,悄悄告诉我,她父亲去世,她母亲改嫁,她现在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家庭比较复杂,也很贫困。但是他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她的情况,她不写助学申请,又想得到助学金。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如果在她没有写申请的情况下,老师自己决定给她助学金。如果这样的事爆料到网上,下面的评论会是什么样的?想想就知道。一定会被骂成是暗箱操作,有猫腻。这时候我有机会站出来说话吗?即使我站出来说,谁听呢?谁信呢?
还有,有些女同学,她的家庭很贫困,父母没钱。但是她有男朋友。她的男朋友给她买手机、电脑、化妆品,那她算不算贫困呢?
还有,大学三年或四年,每年都要评定一次助学金,有的同学连续得过两年,有的同学连续得过三年,有的同学只得过一年。有的同学得了2000元,有的同学得了5000元。贫困到什么程度应该连续三年都得?贫困到什么程度应该连续两年得?得多少?两千还是五千?谁能说的清?
人性本来就很复杂,面对几千元助学金的诱惑,人性变得更加复杂。今天拿助学金这个事情举例,就想说明一个道理。局外人不要随意评论局内事,因为真实的情况你根本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