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元朝时大都(今北京附近)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杀人案件,侦办过程中又导致了另二位无辜之人惨死,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因为一个惯偷偶然的一次偷窃行为,案件才最终大白天下,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元朝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朝第四位皇帝,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年间,京城大都有一位木匠,在大都一家木器作坊里干活,因为琐事与他的顶头上司,也就是他的工头长期不和,工友们都是热心人,想帮着他俩尽快和好,于是大家凑了钱,带着这位木匠去工头家聚餐。工头也是一位实诚汉子,几杯酒下肚,就跟这位木匠言归于好了,酒一直喝到很晚方散,回到家时木匠已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了。
木匠的妻子早就外面有人了,一直想甩开木匠跟情人过。这次看着木匠躺在那里不省人事,她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她就把木匠给杀了,由于仓促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埋尸地点,她就想着把木匠的尸体塞到土炕里面,但是土炕的空间太小,于是这个女人就把木匠的尸体分成四五块,之后逐一塞到了土炕里面。
第二天一早,这个女人就跑到工头家里哭闹,说自己丈夫昨晚一直没回家,肯定是被工头杀了,并且直接把工头告到了衙门。
衙门很快就把工头抓了起来,那个时代刑事侦查基本就是严刑拷问,这位工头被打得死去活来,实在扛不住了,也就被迫招认木匠是他杀的。
另一边,木匠的妻子见自己嫁祸于人的计谋得逞,甚是开心,但为了把戏做足,她依然为木匠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请来了许多僧道为木匠超度,自己在人前也是哭的悲悲切切的,看起来非常伤心。
虽然工头招认了,但是按照元代的律例,必须要找到尸体才能结案,于是又问工头把尸体藏哪里了,工头那里知道尸体在哪,但是面对着大刑他只能胡诌说把尸体扔到一个壕沟里了。
于是衙门就派出二位仵作(类似于今天的法医)去工头说的壕沟去找。本来就是胡说的,哪里能找到什么尸体。因为此案轰动了整个京城,上级要求衙门限期找到木匠的尸体,以便尽快结案,于是衙门就用各种方法催逼仵作。一开始要求10天找到,结果10天没找到,之后又给7天时间,结果又没找到,之后又宽限了3天,但是3天之后依然毫无收获,衙门不但越催越紧,而且二位仵作也因此多次被打了板子。
眼见着这次宽限的日期要到了,还得回去挨板子,二个仵作就萌生了杀人交差的想法,好巧不巧的,此时正好有一位骑着驴的老头经过,于是仵作们就把老头给杀了,然后把老头埋在了壕沟里,那头驴在他们处理尸体的时候跑掉了,他们也没有在意,过了十几天,他们估计老人的尸体已经腐烂的差不多了,就报告说找到了木匠的尸体。
衙门把木匠的妻子找来认尸,她哪里肯说不是,于是案件结案,工头被判死刑,工头的工友们听说此事,纷纷为工头鸣不平,甚至还凑钱悬赏捉真凶,找线索。
骑驴老头的家人因为老人长时间没回家,就出门寻找,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身上扛着一张驴皮,跟老人的骑的驴的颜色很像,于是就把那人拦下问话。众人仔细查看驴皮,果然就是老头所骑之驴,而且驴皮另一面,血迹未干,显然驴皮是刚刚被剥下来的。众人不由分说将这人扭送官府。
在一番严刑拷问之下,这个人也被迫承认老头是他杀的。流程都是一样的,官府接着就问他尸体埋在什么地方了,他先胡诌了一个地方,结果没找到,之后又说了一个地方,结果也一无所获,供词也因此多次修改,不过这个人实在太倒霉,没多久就在死在大牢里面了。不过是一时贪心杀了一头无主的毛驴,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最终居然把命也给搭了进去。
木匠的妻子在给木匠做法事时,经常会有乞丐过来乞讨,大都城里有一个小偷,在偷不着东西的时候也随着乞丐们来木匠家乞讨,蹭些吃喝。这天小偷打算去木匠家附近的一个地方偷东西,但时天色还早,他就想着先藏在木匠家,等天黑透的时候再去偷。
无巧不成书,他刚藏好,就见一个大汉来到木匠家里,也许是喝醉了酒,走路踉踉跄跄地。一进到屋里就对着木匠妻子发脾气,还动手打了她。女人哪里敢反抗,等着这男人打累了,睡着了才到油灯之下小声咒骂:“我当初因为你才把我丈夫杀了,大卸八块地塞在土炕里,如今过了这么久,也不知道他的尸骨烂尽了没有,如今你这样对我,真是丧尽天良”一边哭泣,一边叹息。
一旁的小偷将这一切听得真切,忽又想起工友们悬赏找线索的事情,于是小偷悄悄地离开,在第二天一早来到木器作坊,将昨晚偷听到的事情告诉了工友们。之后小偷来到木匠家,假意调戏木匠的妻子,进而引得木匠妻子大骂,将周围邻居引来围观。在女人大骂时,小偷突然冲进屋里,从炕上拿起一块炕砖,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同时木匠的尸骨也就暴露出来了,工友们此时也冲进屋里,将女人绑了扭送官府,至此真相大白。
这个女人,和他的情人被绳之以法。官府又继续追查骑驴老头的案子,仵作也不得不认罪。值得一提的是,官府觉得死在大牢里那个背驴皮男子的案子如果被揭发,可能会导致很多官员受到牵连,所以他的案子被隐瞒了。
此案最早见于元代宋本所著的《记工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