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听“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开车听,跑步听,吃饭听……但最近,我突然觉得,“随时随地”真是一个误导,我提倡关上喜马拉雅,一次只做一件事。
01.
那天晚上,快十点了,小青给我打来电话:“我火车坐过站了!”浓浓的鼻音提醒我她哭过了。
“怎么啦?你在哪里?”我不由提高嗓门,大晚上的,她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实在很让人担啊!
小青是我们圈子里有名的学习狂,《思维导图》、《好好说话》、《四书五经》……有了喜马拉雅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那天,她一上火车就开始听喜马拉雅,结果没听到广播提醒。其实她很清楚火车到站时间,但听得太专注,忘记要下车了。
“我还有十分钟到下一站。”她吸着鼻子,“你说我该怎么办?找个旅馆住一夜?还是打个的士回来?”
我赶快百度——“火车坐过站怎么办?”咦,答案上说可以找列车长帮忙,会把你免费送回原站。
我打电话给小青,但只听到“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这家伙,可能手机没电了!
后来她才告诉我,有个朋友正好离那不远,就去借住了一宿。
“都是被喜马拉雅害的啊!”她苦笑着说。
02.
今年暑假,陪儿子散步,喜马拉雅里播着《王阳明》。我左手牵着儿子,右手攥着手机,左耳听节目,右耳听儿子讲话。
“妈妈!你别听喜马拉雅了!”儿子突然甩开我的手,“你能好好听我讲话吗?!”光影绰约间,儿子的眼神委屈而愤怒。
我连忙关掉喜马拉雅,把手机塞进裤兜,俯下身子问:“怎么啦?”
泪珠在儿子眼中打转,“你说陪我的!可是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吗?”
我恍然大悟,连忙搂住儿子小小的肩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以后咱们散步时,妈妈坚决不听喜马拉雅!请你监督!”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以前给儿子的所谓的陪伴,只是“在一起”,而我们的心还在不同的世界。
渐渐地,我们一起散步时只做一件事——专注互动。
03.
昨天下班,我打开车门坐进汽车,拧动车钥匙,一边热车一边掏出手机,打开喜马拉雅,找到自己爱听的相声,兴致勃勃地听起来。
没过多久,我放下车刹,踩下油门,汇入轰隆隆的车流中。
前面是十字路口,直行的三个绿灯亮着,左面有个红灯。我该左拐了。
喜马拉雅里郭德纲和于谦逗着乐子,我咧着嘴“呵呵”地笑着,方向盘往左一拉,眼睛的余光发现另一个左拐车道上的车子纹丝不动,咦?怎么不走?不是还有10秒吗?
完了完了!闯红灯了!我懊恼得叫起来,但车子已经行驶到十字路口中间。
刹车?继续开?我的大脑还没做出正确的判断,车轮已轧到另一根停止线!
啊——我的200元!我的6分!我肉痛得要跳脚!都怪郭得纲!都怪于谦!都怪喜马拉雅!我不停喘着粗气,突然又“扑哧”一声笑了,还是得怪我自己!
又一个红灯,我拉起手刹,关掉喜马拉雅,开始回想刚刚这段违法过程。
开车开了好几年,应该算是个老司机了,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实在是当时的相声太好笑了,我的注意力已经被严重分散,看到直行的绿灯,我以为左转也能走。我知道开车不看手机,不打电话,但没想到听也会分散注意力。
我立刻决定,以后开车关掉喜马拉雅!
04.
今天一大早,我突然想到许多问题:
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喜马拉雅?是因为它节目精彩?还是因为它知识丰富?
用喜马拉雅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习?娱乐?解压?打发时间?
那以前没喜马拉雅时我们是怎么实现这一切的?
现在用那些老方法不行吗?
我不断追问,最后发现是我们习惯了追求高效,这种高效就是同时做几件事:吃饭时听新闻,陪孩子散步时听学习课程,开车时听娱乐节目……
我们已经不习惯一次只做一件事!所以我们尝不出饭菜的美味,看不见窗外的美景,捉摸不到心中的感动……
喜马拉雅宣传的“随时随地,听我想听”,其实是一种误导。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沉迷于音频世界,而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我决定:以后每天拨出十五分钟听喜马拉雅,其它时间就专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