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娜今年25岁,来自农村,普通二本毕业。 工作两年,在无背景无学历,疫情老板裁人的情况下跳槽,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
疫情,冬天,在刚吃完外卖的晚上,手机微信上跳出妈妈娇嗔着要钱买鞋的信息。 娜擦了撒手,脑子里刚闪过今天上班时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担心疫情停工,没有工资交不起房租的念头。 回了句:我也没有钱。
随之得到的是母亲习惯性的打击和诉苦。
眼泪似乎是像要夺眶而出,二十多年的麻木迅速吸干这苦涩液体。
“你长得怎么又胖又矮,没遗传到我啊,你看人家x 高高瘦瘦,长得又乖”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丢人”
“怎么没考及格,是不是不想读书。干脆不读了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养我”
“。。。。。”
打击,威胁,再打击。这就是汉娜18岁以前的生活。 从小课本里都说父母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存在,可她似乎从懂事起就不这么觉得。 原生家庭带的伤,一直肆虐着早熟的韩娜。
对她而言,从来不知道父母的庇护为何物。 她得到的教育里是;好好读书,努力工作,赡养父母。 对于自己幸福与否,是否快乐,无人问津,似乎也不重要。 她只需要努力的工作,不停的工作。 普通人的幸福是给普通人的。因为她算不上普通人,最多算是父母的附属品,长到后面带了点自己的思想。
我相信在中国不止我看到的这一个韩娜,一定有千千万万的来自农村的韩娜。 他们从上学起就勤奋努力,但奈何天资一般,加上从小教育条件有限,他们英语口语艰涩,了解到的世界简单闭塞,也不明白游戏的模型为什么卖这么贵。
城里的孩子可以周六肯德基,周天电影院。 他们也一样,也可以周六肯德基周天电影院,不一样的是,他们是去打工挣生活费,城里的孩子是约上同学朋友,去享受生活,谈一场无忧无虑的恋爱。
没有人天生爱吃苦,爱孤独。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和血液里的贫穷感让他们没有办法放下肩上的担子去享受年轻,去肆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