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始的疫情悄悄退去,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4月的清明节。
这次的清明比以往令人兴奋的多,可能是因为被疫情囚禁在家太久。我大清早就跃跃欲试,想要尽早踏上征途。
准时10点钟出发,父亲说我们不用这么着急,大家一时半会也赶不到目的地,我们一定是第一个到达的。但我却等不住,宁可去目的地等旁人也不愿叫别人等自己。然而到了11点,我们一家三口到达杭垓,果然不出父亲所料,路程最远的我们反而最先抵达目的地。在这等待的时间里,我们耐不住只在车上看书的寂寞,于是父亲提议去他小时候游泳的地方看看,打发打发时间。我们便欣然前往。
在一条小河边,我们停下了脚步,小溪中的水不深,差不多只到我的腹部,但清澈见底。据父亲所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里摸鱼,但如今河中的水愈来愈少,鱼也就离开了这片水域。河边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的印着文字,像一块蕴藏着知识的学者......我们为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带回了几块奇石。
打水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户外游戏,这种游戏虽然很简单,但却非常令人激动。一开始我丝毫不懂门道,总是“砰”一声,激起巨大的水花沉入水底。慢慢的,我逐渐有些明白该怎样选石头,再怎样降低重心,尽量让身子与水面齐平,最后发射。根据这个技巧,我的成绩愈来愈高,最后达到了5漂的战绩。
正午12点,我们来到山上准备上坟,这次的上坟与往常不同,全程都由我和哥哥一起完成。父亲教会了我们如何插水竹、如何挂白幡之后就放手让我们来。我们也不负众望的完成了任务。自己动手的感觉真是不错,其实上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就不足为虑了。
山上的花草树木开始苏醒,绿色逐渐铺满了山野,有几根竹笋破土而出,它们是未来的茁壮的新生命,是山林的守护者。竹叶掉了一地,宛如一层厚厚的毛毯,下面孕育了多少小生命。参天的竹子伸出枝条,把阳光遮得密不透风,只有一些斑点映射到地上,显得层次分明。
看着遍山遍野的青色,我才真正体验到习总书记所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山这水这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情感寄托。追溯到几千年前,这里也许就是一片丘陵,我们的祖先就傍山而居,依靠大自然的慷慨给予过活。到了几千年后,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责任,为保护这片山水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