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书是因为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方能有一番成就。而我读书只是因为不想做我父母一样的父母。
我爸妈是普通的农民工,一天基本就是上班、吃饭、睡觉,可能是性格原因不善与子女沟通,日常无事不会打电话,也可能是工作忙,没事也不会打电话。于是我们的电话基本是一学期两三次,无非就是没钱了寄钱,家里发生了大事等才有联系,看到同学们隔三差五的与父母调侃,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也想要这样的氛围,然而每次打电话,第一句就是“有什么事吗,又怎么了吗”亦或是“我现在在上班,迟点再打”自己的满腔热情瞬间被大雨埋没,蒽不出三言两语就拐到“是不是又没钱了的话题上”。虽然迟点是会回我电话,但我已没有了接电话的欲望。明明是基层的农民工,却让有小说里的暴发户对待子女的感觉,心里眼里都是钱。
今天周末,心情有好有坏,听到室友跟父母聊天那么开心,心生羡慕也想和父母互相分享自己的悲欢,然而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在上班,迟点再打”,毫不犹豫的挂了电话,听着对面的嘟嘟声,心里的委屈无限放大。我想跟他们分享今天接了一份家教,试讲成功了,家长和小孩对我挺满意的,人生第一次,想要人跟我分享啊。今天家教,阿姨说家里爸爸比较忙,平常只有她一个人带小孩,我笑着说从小爸妈就去打工,过年才回来几天,相比较只有妈妈照顾,留守儿童是多羡慕她们啊,我想跟你们说我很厉害啊,从小自立不是你们的骄傲吗。今天练车没把都失败了,我一上车教练就调侃“表演系的来了”然后跟着同学们一起大笑,无论有没有恶意,我自尊受伤啊,我委屈啊!但是有什么用呢,自己能力不行,歇斯底里的呐喊也于事无补啊。你的悲伤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甚至是娱乐的对象啊,该找谁倾诉呢,除了我最亲的父母谁能给我安慰呢!是啊,我已经20岁了,长大了,一个大人能有什么事呢,作为一个2岁的大学生不应该体谅父母的辛苦,不应该自己调理自己的情绪吗,我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供你读大学吗……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自卑,讨厌人多的原因吧!
所以从小我就发誓要好好读书,不就是钱吗,我可以赚啊,等我有钱了可不可以买你们的时间来陪我呢;等我有能力了是不是就减少大家善意的嘲笑呢,任谁都不喜欢成为开玩笑的对象吧;等我有家庭了我会多花时间陪我的孩子们,即使钱不够用即使时间不多,即使情绪再不好,请不要发泄在无辜的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