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朋友L的分享。一个打算30+再准备结婚的人说,读闺房之乐那一章的时候,竟然春心萌动想要去谈恋爱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似乎这是个很悲伤的故事。
开篇的闺房记乐,缠绵恩爱,闲散雅致,甚有风情。芸娘此人,简直是理想伴侣啊!!!如果我是男人,我也想娶这样知情识趣,内外兼修的可爱女子。
四岁丧父,家徒四壁,上母下弟,无所凭仗之际,还能慢慢靠女红创业。不仅供三人生活,还供弟弟上学。从此足见其坚韧积极。
学说话时,听一遍《琵琶行》就能背诵,后来自己对着《琵琶行》的书认字【我当年可是背了挺久的才记住的,而且没多久就忘记了】。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无师自通,聪颖明慧的才女啊。
初为儿媳,事上以敬,处下以和,本分殷勤,秩序井然,未尝稍失。似乎那时新妇都是这样的?
重点来了,作为一个妻子,痴情一片,又兼是红颜知己,安贫乐道,知书达理,外可出得厅堂,内能下得厨房。而且该女子可爱自然,不拘礼节,阔达豪迈。所谓知情识趣,是既可以执手黄昏话史评花,又可以添香分酒拥抱共眠。不羡鸳鸯不羡仙的两只小鸳鸯~~~对了,还有就是芸娘长相定然是不丑的,要不然沈复也不会对通体素淡的芸娘一见倾心,非她不娶。特别喜欢微尘悦读对芸娘的评价:“与《红楼梦》大观园里女人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妙玉多了一份人间烟火;与《向前一步》里的当代职场时尚女郎相比,芸娘多了一些内涵,一点矜持,一份雅致。”
不过芸娘真得是个命途多舛的可怜孩子,四岁没了爹,后来弟弟和母亲也死了,平素多虑,满心想做个好媳妇,却得不到认可,憨园背叛是爆点吧,把之前的忧虑都引出来了。佳人早逝,实在可惜。。。
说几个令我记忆深刻的场景吧。
- 芸娘女扮男装出游,被当做登徒子之时主动脱帽坦白性别【好像小说的经典桥段】。
- 活花屏,夏荷茶,绣鞋等小心思,特别的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 虾卤瓜和乳腐的争执
- 暗室相逢,窄路相遇,都要握手问“去哪儿”,起卧总在一处,活脱脱的秀恩爱啊~~~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画面感满满,联想了好多小剧场 - 芸娘主动为丈夫寻美妾,多少男人的梦想啊,贤妻美妾
- 芸娘去世,沈复在回魂之日没有按照传统避让,而是守在家里【相信魂灵的古人能这么做,有点感动】
女人真是很神奇的生物耶。有芸娘的日子,即使是再穷困省俭,日子都要生出花来,明明要苦心经营,才能勉力维生,却愣是过出了闲散雅致的风流味来。沈复有芸娘相伴,无疑是幸福的。芸娘是宠着沈复的,体贴到令人羡慕。芸娘包容沈复的不思进取的享乐,为沈复感兴趣的事情出谋划策,为朋友尽兴玩耍做完美后勤,即使生活艰难,也没有为着柴米油盐去催促指责沈复文艺心。有芸娘的沈复,还可以做个飘飘乎的文艺青年,遇到什么美景乐事,跟芸娘分享一下,复:此事此物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芸:此物云云,此事云云,点评称赞或共赏同玩,日子清苦却恩爱与共。没了芸娘,不仅是包容他的小确幸的人没有了,更是知己不再,让他的生活失了生气。没有了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美好的那个人不,从此此心谁人知?
沈复是个典型江南市民的文人,有些小清新的兴趣,好热闹,喜交友,声色美酒娱目的,他都不讨厌。有人批判他是个渣男,说芸娘其实是因他而死。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颇。站在现在人的角度上去批判古人,的确可以说他是个有文化的渣男,自己的妻子儿女尚且都养不活。但是在清乾隆年间,男尊女卑的世代里,才子名妓才是风流的主流思想中,他能如此情深地描写自己的夫人,实在是难得可贵。而且在妻子遗憾不能像丈夫一样看大好河山的时候,代秉高堂,鼓励妻子女扮男装,好像是小说里甜宠文的桥段。而且看一个人怎么样,要看他交的朋友。虽然他的朋友已不可考,但是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在他每一个转折处,都有他朋友帮助指引的身影。
若是沈复若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尽日思想升官发财,可能我们也无缘能看到这样美的文字了~~~《浮生六记》虽然只余其四,沈复芸娘之名却得以广传,清乾隆至今两百多年,谁还记得当年的状元?就如《红楼梦》现今红红火火,四大名著啊,华夏大地谁人不知,然而曹雪芹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
闲情雅趣,的确是妙趣横生哈。读白话文的感觉好熟悉啊,后来读原文才发现,语文课本学过的。请原谅我对于“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不厚道的大笑起来了。太有画面感了,不自觉的代入了我弟弟了,如果当时我在的话,一定会无情的嘲笑的。小时候,大冬天里家人请客忙忙碌碌,一个没看住,小弟贪玩掉进了家里的蓄水池里,一不小心就要被淹死了,然而因为穿着那种很鼓的那种羽绒服,自己压根就没沉下去,飘在上面了。万白丛中一点红。虽然当时是很危险啦,但是我们几个小孩子都笑趴了好嘛。养花寻石,布设园林,十分有闲情雅致哒。
沈复三十年游历,除云贵川外,无未去之地。有芸娘相伴之时,也是能去共赏之地,便不会错过。生活着实清寒不易,常常需要苦心经营,或典当,或相借。而后人到中年,丧妻亡子,形影相吊,茕茕孑立。但是再怎么窘困难过,最终沈复还是走出来了。而且沈复蛮可爱的啊,凡事喜独出己见,不人云亦云。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这个朋友后来也说,算了,还是别谈恋爱了,万一其中一个先走了,剩下的人就度日维艰了。
可是若是我们因噎废食,已不更是可惜。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只能一个人去了。风景依旧,然而身旁之人已然不在,物是人非。然而即便是触景生情,迎风流泪,曾经的美好记忆却永远不至消散。可能当下回味,美好回忆已成穿肠毒药,然而等心意回转,接受了佳人已逝的现实,还是会感恩当初的那些回忆。前尘如梦,陪伴自己度余生~~~
读完了发现,原文比白话文美好多啊~~~言简意赅,简单雅致,精巧隽秀。。。。。。
好比一个是身着合体旗袍,头发光亮精致的老上海大小姐,一个是穿着运动服的我。后者看起来是挺干净明了,但是很大小姐一对比,那个韵味啊。古人的文章策论,常有精巧锦绣之作,然而当下,浮躁的社会主基调和白话文的浅薄,导致的就是诗意难寻啊。不过也有人说是古人学习的科目少,就那么几本书,所以能钻研得深。其实我想的是公子六艺,言语机锋,人家要学的也不少吧。不管什么原因吧,还是感恩有这么美的文字,感谢自己是华夏子孙,感谢义务教育,感谢还能看得懂这些文字。以后还是多看原文吧,翻译再好,也是损了几分风骨的。
豆瓣评分:8.9
原来《浮生六记》很有名啊。
林语堂都极力推荐,他称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有眼光啊~~~
看有人评论讲到了“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出自陌緒(微博名)在2012年6月写的《寄芸》里的一句词。搜索转至知乎,然后看到有人接了下面的,评论指路网易云音乐,橙翼的《春庭雪》。从,橙翼的《春庭雪》的评论里,将几个版本摘抄如下,因为下面这些有好些人都评论了,没找到具体出处,如果有知道的,烦请告知一下哈~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
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
无人拭我相思泪,无人梦我与前尘。
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醒我茶已冷。
无人听我述衷肠,无人解我心头梦。
无人拘我言中泪,无人愁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无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无人是个好姑娘
愿与执手立黄昏,愿与品茗粥尚温。
愿与添香捻熄灯,愿与捧卷书半生。
愿与剪烛夜已深,愿与对弈把酒分。
愿与叠袖相拭泪,愿与入梦共前尘。
愿与赏月顾星辰,愿与烹茶清未冷。
愿与静听诉衷肠,愿与话君心头梦。
愿与解语心中泪,愿与共行天下路。
回首灯火阑珊处,那人一如初见立中宵。
——即使无人不是人,还是有人会愿意
残阳与我立黄昏,阿婆问我粥可温。
飞蛾与我捻熄灯,笔砚共我书半生。
孤月陪我夜已深,往事与我把酒分。
春风拭我相思泪,睡梦与我恋前尘。
微风陪我顾星辰,案几知我茶已冷。
归燕听我诉衷肠,暗香解我心头梦。
素衣拘我言中泪,竹杖伴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虽无人同行,往事也足矣
落花与我立黄昏 高堂问我粥可温
烛焰与我捻熄灯 笔墨共我书半生
诗书陪我夜已深 老友与我把酒分
微风拂我相思泪 长亭与我梦前尘
明月陪我顾星辰 秋雨醒我茶已冷
横笛与我诉衷肠 画屏解我心头梦
竹筏拘我言中泪 孤树愁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 何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虽无人同行,高堂老友关怀,尚可邀杯明月
今世不可立黄昏,雨夜恍闻粥可温。
三更不忍捻熄灯,停笔堪堪书半生。
疏影横斜夜已深,天阶夜色把酒分。
红豆词拭相思泪,华发梦我与红尘。
白雪陪我顾星辰,红袖醒我茶已冷。
空庭听我诉衷肠,梨花解我心头梦。
古佛拘我言中泪,青灯愁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匪石卷席阑珊处。
——如果没有朋友,沈复的另外一种结局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最终最美的不过是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