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去年的锤子手机发布会上,老罗在巨大投影幕布前展现的那句话: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看到这句话时,相信无论是坐在发布会现场还是坐在电脑前的观众,都有那么一瞬间被老罗渲染的气氛所感染到了吧。
甚至,这句话还在知乎上引起了讨论:如何评价「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这句话?虽然,后来也有很多网友戏称: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罗永浩重新定义了傻逼。
这个,当作段子看看就好。我从不嘲笑别人的想法与梦想,无论是大是小,幼稚抑或成熟。因为我也曾切身体会到,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玩笑、言语,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言归正传,回到事情本身这件事上。事情本身,其实就是对事情本身的理解与行动。
例如,我们在学校时,告诉自己要认真学习。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真的想认真学习,我们想的是得到认真学习的结果:好成绩。
所以,我们并不是对学习这件事本身感兴趣,更不是在认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
刻意的专注只会让自己变得狭隘。
如果环境驱使你做出某个行动,它就不在正确了;仅当你的行为出自对那个环境的理解,才存在那种正确性。
在刚开始时,我是很认同克氏这种观点的。但后来渐渐发现,克氏的这种说法显得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因为,行动本身有时候也会反过来促成对事情本身的理解。
例如,你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时,你不确定这样做是否妥当,但做着做着就慢慢开始对事情本身产生了理解。
所以,我们应学会慢慢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结果相当重要。任何事情最终都会产生一个或多个结果,但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具备可控性。
就像小时候,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学习就会考得好成绩。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认真学习不一定能考得好成绩,但认真学习会提高考得好成绩的概率。
我们想考得好成绩,这可以看成是我们的目标,或者说是我们所期待得到的结果。但从某个角度看,结果既是幸福之源,也是痛苦之源。叔本华也曾说过:
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以我最近工作的情况来举个例子。
应用在上线前,都会先进行内部测试,应用测试在大家看来是一件重复、无聊的工作。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测试这个流程,那么测试人员可能不会很乐意。最终测试结果或许差别不大,但整个测试过程的体验差别是很不一样的。
想象一下,当你的应用在用户手上呈现的时候,你期待它有什么表现呢?你一定希望它能流畅的运行,给用户带来价值,甚至带来愉悦感。对于测试人员来说,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满足感或许听起来太过高大上,但测试人员本身应有的责任感,也是测试行为的直接体现。如果应用在用户手里总是出现卡顿、崩溃,这种行为简直是一种罪恶。
理解了应用测试的意义,自然会慢慢想到如何去规范测试流程,这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这时候,规范带来的才是效率,而不是阻碍。除了测试,在产品的原型策划阶段,更是如此。
当你在画原型的时候,尝试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可不可以做得更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虽然最终画出来的原型或许改动不多,但对原型改动背后的思考才是更重要的。
只有经过不断推翻和重建原有设想,才会带来成长。这里再顺便提及下关于对时间的一些看法,大家都很熟悉《异类》一书中提到的“10000个小时理论”吧:
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000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当然,这是基于有意义的练习前提下。Andy Warhol 的一句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They always say time changes things, but you actually have to change them yourself.
希望在面对大部分事情时,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保持单纯。
共勉。
最后,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