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记住回家的路》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卢梭)
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
———《独处的充实》
交往和独处,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不擅交往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不管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不管你同谁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种精神疾患。
老年人害怕孤独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孤独是他们清醒的面对死亡的前景,而热闹则可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问题在于,死亡终究不可逃避,而有尊严的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孤独的价值》
如果说第一人称是做自己,第三人称是做自己的旁观者,那么第二人称就是做自己的朋友,把一个人当做“你”对待,就意味着和这个人面对面,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怀,诚恳交流。
最忠实的朋友是自己,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
———《一个人和三个人称》
我怀着一个愿望,有一天能抽出空来,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写我心中的那个声音。可到真空下来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我自己真正想些什么,我心中的那个声音沉寂了,不知去向了。
别老是想,总有一天会写的。自我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支使的侍从,你老是把它往后推,它不耐烦,一去不返了。
———《拥有“自我”》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进入中年的时候,应该确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所谓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则,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说,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世界上,要做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
————《走在自己的路上》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物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托尔斯泰在谈到独处和交往的区别时说:你要使自己的理性适合整体,适合一切的源,而不是适合部分,不是适合人群。
也许可以说,独处是时间性的,交往是空间性的。
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
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今日阅读《只有一个人生》第二辑
天天阅读day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