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很多地方都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把老祖宗的一些东西拿出来,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只要能博眼球就好。
比如这个二十四孝雕塑,有景区就想搞个天下无二,不料掀起了网友的热议。
大家知道什么是《二十四孝》吗?二十四孝有哪些?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都不懂孝道了吗?
《二十四孝》全名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的郭居敬编录,还有说是郭局敬的弟弟郭守正编录的,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编撰的,反正都是老郭家的人。这兄弟为了宣扬孝道,找来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的传闻,编了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下孩子行孝的24个故事集。为了更通俗易懂,又配了图,从此《二十四孝图》名扬天下,成为了封建社会宣扬孝道的道德教科书。
这24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给婆婆喂母乳的就是“乳姑不怠”,说是崔山南的长孙夫人,年纪大了,没牙齿吃东西,媳妇唐夫人每天盥洗后,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婆婆,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婆婆长孙夫人虽然不能吃东西,但喝着媳妇的乳汁,保持着身体健康。
其实吧,就这个给婆婆喂母乳的故事,遭到大众热议,源于它不切实际,媳妇孝顺的方式很多,蒸鸡蛋羹就是比喂母乳更可行的办法,而且,媳妇怎么可能常年有乳汁呢?母乳是喂养婴幼儿的,来喂养老态龙钟的老人,那画面确实不堪入目,难以接受,引起热议实属正常。
比给婆婆喂母乳更恶心的,只有你想不到。因为有孝心就产生了超自然力量,比奇迹还奇迹,完全脱离了唯物论,造成主观决定客观,意识产生物质的,就是“涌泉跃鲤”,讲一对夫妻孝顺老母,院中就能喷涌泉水,这泉水肯定来源长江,因为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跳出两条大鲤鱼。
“哭竹生笋”说的是大冬天的,孝子因为没有鲜笋做汤给母亲,难过地跑到竹林里哭。哭着哭着,地裂了,地上长出数茎嫩笋满足他的孝心。
现实是很骨感的,如果哭真的就能解决问题,谁还苦苦挣扎奋斗,只要跪下来祈求就行了。这种反常识的有悖于情理的,除了麻醉人的心灵,恐怕什么效果也没有。
你可能也不了解的是,《天仙配》这么个神话故事,也是24孝之一,就是卖身葬父。
说董永是汉朝人,太穷了,父亲死时卖身贷钱埋葬父亲。然后就到地主家去做长工还债,路上遇到了一妇女,恳求董永娶她为妻室,这就是七仙女啊,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偿完债回家,到了老槐树下,该妇女辞别董永而去。唯一不同的是,人家不是被天兵天将抓回去,是自己辞别的,看来七仙女是奉旨下凡啊。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庭,得到了天助。
呵呵,24孝简直就是童话故事集啊。
比给婆婆喂母乳更反人性的,让大文豪鲁迅都胆战心惊的二十四孝里,就是臭名昭著的“郭巨埋儿”。
郭巨原本家道殷实,但时运不济家道衰败,逐渐走向贫困。因为自己的老母亲心疼孙子,把仅有的食物都给自己的儿子吃,感觉养儿子影响了供养母亲。郭巨和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老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好节省些粮食好好供养母亲。”
你说这个郭巨是人吗?儿子的命不是命吗?关键是他付诸行动,开始挖坑,挖到地下二尺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这夫妻有了黄金,自然不愁孝敬母亲,儿子也不必去死。郭巨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巧得是,幼年时的鲁迅也同样经历了由家境殷实逐渐到家道衰败的过程,看过《二十四孝图》之后,心中充满了恐惧,因为鲁迅的父亲也十分的孝顺,他心里难免担心,会不会自己的父亲怕自己多吃了食物,也挖个坑将自己给活埋掉?显然年幼的鲁迅也知道,挖坑就能挖出一坛黄金的可能性比较低,自己不一定有郭巨的儿子那样的好运气,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连鲁迅都说:“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以至于,“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心里阴影有多大啊。
好在现在是21世纪了,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再受这样的教育了,《二十四孝》不一定有教育的好效果,可能还要给儿童埋下心里阴影,这些封建糟粕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不再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
可没想到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给所谓的24孝招魂,你当大众都是傻子吗?景区的雕塑被拆掉了,可我想,一件事情总有立项,决议的过程,那些做决策的管事的人,还说别人没有文化,不懂传承,难道一点辨识力都没有吗?
首先孝顺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对孝顺应该有新的认识和标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父母的为了孩子,付出毕生的精力,做子女的,应该知道感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多付出,多关怀,多陪伴,常回家看看,就是新形势下的孝心。给父母零花钱,陪伴他们过生日,聆听父母的过去的故事,教父母上网,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多跟父母沟通交流,带父母去旅行,陪父母锻炼身体等等,这些小事情都是大孝心。
二是传统文化要传承,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时代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代的价值体系。
三是新时代的孝子也很多,比如为了照顾100多岁高龄的母亲,自己都行动不便了,依然每天带她出外散步,老人胃口不好,要少食多餐,就半夜起来侍候她吃饭;婆婆患上老年痴呆症,即认不得人,也不能自理,媳妇悉心照料从无怨言等等。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可是都是有孝心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你觉得该如何孝顺父母?《二十四孝》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你会拿24孝的故事来教育你的孩子吗?大家都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