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叫卢叔敏的人,他家住在缑gōu氏县。
他是当时的太傅文贞公崔祐甫的表侄子。
祐甫刚当上宰相,就写过一封信寄给了卢生,让他进京去考取举人。
卢生收到信后就从缑氏县出发奔赴京城。
他随身带的行李很少,雇了一头驴,驮着两个布袋,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小书僮同行。
两人刚刚从县城大门出来不远,就发现后边有一个穿着紫色衣服、手里拿着个小包袱的人跟在他们身后。
于是卢生问他去哪里?
紫衣人自己说是送状子进京城,看他的言谈举止也非常谨慎。
卢生觉得自己的小奴仆身体单薄,,而且去京城的路途如此遥远,就邀请和紫衣人同行。,
紫衣人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一路随行中也时不时的帮卢生扶鞍解蹬,帮了不少忙。
而为了感谢紫衣人,卢生每次到了旅店,也会要分些茶酒给他吃,紫衣人也就不客气的接受了。
就这样一路到了鄂岭,起他们这天早起走出去十多里,天才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紫衣和小童仆赶着驴在卢生后面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小童的呼叫声。
卢生回头看去,见小童匆忙奔来,说紫衣人打了他。
卢生看紫衣人随后追到,质问道:“他是我的小奴,有什么过错你只管告诉我,我一定会教训他的,你何必随便亲自打他呢?”
没等他说完,只见紫衣人从怀里抽出一把刀,当即刺破了小童的肚子。
卢生更是惊骇无比,立刻催驴子快跑!
可是跑出去没多远,见那紫衣人脚步飞快,不久就要赶到,于是又慌忙舍弃了驴,慌忙中连鞋也丢了,又跑了十多步,紫衣人还是追了上来。
提刀就将他砍倒,没想到这样一个书生就和小童仆一块儿死在荒山野岭。
当时缑氏县的县尉郑楚相,和卢生是表兄弟。
这天早晨他刚刚起床,却又在厅堂中忽然困倦睡着了。
梦中恍惚看到了卢生,他整披散着头发,满脸是血,对自己说:“表兄!我现在已经被贼人杀害了。”
郑于是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卢生(鬼魂)就说:“我死得太冤枉了,但是那个贼人现在还是抓不到。”
正说着就牵了一头白牛,这头牛还跛着左腿。
卢生说:“表兄你就先记住这头牛的模样,等到了明年八月初一那天天亮时分,贼人就会从河中府和他的同伙一起来卖牛,一定从这里经过,进西城门,最后面那个赶着这头牛的人就是杀我的罪犯。”
郑县尉听到这些后猛然惊醒,后来就说给了同僚们听。
第二天,州府通牒发现了卢生的尸体,下令各个府县捉拿贼人,他这才知道卢生真的被贼人杀害。
而在卢生的书袋中也找到了崔宰相的一封信。
河南府尹接连又下令捕捉凶犯,但是却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二年七月末,郑县尉跟县宰商量计划,直到快天亮。
便按照卢生所说的话,在西城城门外埋伏下弓箭手,郑县尉亲自领部下,埋伏在路边。
等了不久,太阳刚刚出来,果然有一群从西边赶着牛来的人。
郑县尉仔细观察,果然后面有一条白牛跛着腿,走得慢,赶不上大队,有一个人赶着它。
这头白牛正是郑楚相在梦中牵着的那头,于是就抓获了这个人,还有同伙的六七个人,而这个赶着跛牛的人,也正是杀卢生的那个紫衣人。
审问后,紫衣人供述了作案过程,说:“这位卢先生是对我有恩的,但我一时贪心作祟,把他大布口袋里装的书,错误的认为是绸缎,于是劫杀了他,等我打开那些布袋,才知不是绸缎,只得到两匹普通的绸布罢了。从那时起,我仿佛每天都看见有一个年轻人在我的身旁,这件事如果不泄露,我已经快受不了了,现在既然被抓到了,再也不敢隐瞒了!”
后来他就被按罪斩首了,那头白牛专为伸冤而来,是不是卢生所化呢?
改编自《逸史》,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