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见多了不懂技术但也热衷于开发 app 的创始人,见多了从传统行业一夕转型互联网的老牌企业家,甚至见多了毫无经历经验便涉足某个行当的年轻 CEO。我并没有质疑甚或讥讽的意思,创业的门槛变低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随着「技术」逐渐普及,褪去神圣的外衣,而程序员的数量日趋增加,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创业反而日趋稀少——也许技术创业投入太少,声音太小,难以搞个大新闻,不足以激起投资圈的波澜。在国内,一个创业项目能否成功,我们会看它资本是否雄厚、运营是否给力甚至每每把「体验」放在嘴边,尽管很多分析最终落入玄学的深渊。
然而,技术创业却从来不曾断绝。事实上,即便在缺乏资本支持、运营大走弯路的状况下,优秀的技术项目还是能够脱颖而出,比如我们今天要讲,但其实无须着重介绍的「不知名」「二次元」项目——画吧。
来自华为的技术男
之所以说画吧是一个「不知名」「二次元」项目,是因为这一项目存在两个有趣的矛盾:它拥有相当高的用户数量和肉眼可见的活跃度,却未曾走入过创投媒体的视野,因此也不为大众所熟知;它如今已被年轻的「宅圈」小伙伴占领,产出的内容多半与「二次元」有关,但它的创始团队及最初的设计目的,却和「二次元」八竿子打不着。
要谈画吧的诞生,就必须从其创始人,自称「小学生」的朱皓说起,虽然在年龄上,朱皓已经可以做小学生的爸爸了。
在创立画吧之前,朱皓在华为工作了十多年。作为一名令人放心的老员工和管理者,华为对朱皓早已没有过多限制和苛责,这给了朱皓不断深造的空间,却也使他逐渐失却了在华为「养老」的动力。自由与受尊敬的状态,是人们艳羡的,然而朱皓却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钻研了好几年。
在华为的最后几年,我不缺钱,也不缺时间。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喜欢去看看画展,也要买一些艺术品,有的挺贵的…… 我喜欢艺术,喜欢绘画。
如朱皓所言,在华为的最后几年,利用宽裕的时间和上佳的环境,他开始研究与移动端结合的绘画技术。彼时还是 2009 年,智能机进入大众视野不久,屏幕逼仄,软件感人,但朱皓认定这玩意儿大有前途,索性全情投入,还真搞出来几项技术专利。在意识到这些技术有商业价值后,朱皓偕同两位多年老友离职,开始「画吧」的开发。
时值 2011 年,中国创业潮远未兴起,早期项目拿钱没有现在这般容易。但多亏在华为的积累,朱皓完全不愁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技术创业中去。也许,在其他问题上留有余裕的创业者,才更容易在事业本身倾尽全力。
技术团队的威力很快就显示出来。画吧的技术相当成熟,不但迅速开发了移动端应用,还很快展示出了独有的魅力:画吧是一款移动端画图工具,但在工具之外又有社区功能;画吧记录绘画过程并禁止贴图,一方面便于用户观察学习,一方面自然解决了版权问题。
市面上主流的移动端画图工具,国际知名的 Sketch 是一款纯粹的工具,国内的画皮皮等又不具备矢量记录过程的功能,画吧与他们的差异性顿时显现。当然,差异性不是重点,画图工具本身的易用及体验是画吧迅速积累人气的基础,而这显然得益于朱皓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
然而,令朱皓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画吧积累的「人气」虽然不低,却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符」。
无心插柳与将错就错
如前所述,朱皓是一个爱逛画展的男人,他对画作的喜欢,主要是基于对相对「传统」的绘画的欣赏。但是,画吧火起来以后,用户生产的内容,却令朱皓大跌眼镜。
这都是些什么鬼?出现在首页的全是一些「不那么传统」的作品。以朱皓的年龄和经历,他对如今年轻人热爱的文化现象已不太熟悉。在他看来,这些虽不见得不好,却与他本来的目的大不相同。
我本来希望国内的艺术家们能够用画吧作画,结果艺术家不是没有,但显然是年轻人更喜欢它。
其实,画吧的产品属性,最初便决定了其对诸多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如下几点。
一, 使用画吧只需要一部手机。这几乎等于对设备零依赖。对于对是否成为职业画手还在犹豫的人,以及囊中羞涩买不起板子的学生,画吧提供了最好的试验场所。人人都有的手机,加上免费的 app 和画笔,做一个业余画手的成本如此之低。画吧相比于收费的其他同类工具,自然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二, 展示和社区提升画手存在感。只是用工具默默画图,如果成品非常优秀,在其他社交平台展示才有其意义;而画吧作为「指绘」的引导社区,为新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交流空间。自己的指绘作品在 app 和论坛里流传,满足了年轻人学习、交流、受到称赞的心理需求,更适合同班、同宿舍的学生结伴使用,分享乐趣。
三, 绘画过程记录帮助新手快速成长。画吧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便是以矢量文件记录绘画过程。不同于绘画教学视频,一幅图片仅需数十 K 的记录就可完全还原,在任何网络环境下皆可放心使用——这对于手机消费能力不高、在学校又缺少 wifi 的学生无疑是重大福音。想要学习某幅作品的画法,反复观看其绘画过程就可以了,在画吧学习、提升,对有时间和精力的年轻人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然而,2014 年时,朱皓并没意识到这点。因为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朱皓想要「矫正」这一现象——他通过运营手段,将少量「传统」画作由编辑推荐到前列,而将二次元画作逐渐挤到推荐位的角落里。这当然有百害而无一利,幸好朱皓及时醒悟过来。
我在 2014 年听到一些正确的声音,然后意识到,既然年轻人喜欢画吧,画吧就应该为这些真正的用户服务。
此后,画吧团队迅速地引入了一位「二次元」成员,这位成员也是画吧的忠实用户。由此,画吧的二次元运营走上正轨,产品的整体风格也由严肃转为活泼。画吧于 2014 年夏天拿到了一笔天使投资,朱皓也终于决定了画吧的去向——二次元就二次元吧,身为创始人,我可以学起来、喜欢起来。
朱皓认为,使用画吧随性涂抹,是一个低成本的休闲方式。除此之外,画吧鼓励并帮助众多年轻人走上指绘之路,挖掘了许多中学生乃至小学生的绘画天赋,这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文创事业的发展。在用户们休闲和练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诞生了,而画吧也找到了极其直观的商业化之路——这个拥有巨量内容的平台,变现实在是太容易了。
现在,我手里便攥着一本画吧用户们自费出版的画吧代表作画集。翻开画集来看,最瞩目的自然还是那些宅圈画作,然而传统画作也仍然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作品的质量,虽然局限于指绘,在某些方面不及专业画板画作,但要说满足如今的多数商业需求,早已是绰绰有余。
指绘事业之路
用于商业,绰绰有余?没有玩过指绘的人,可能会对这一结论不屑一顾。
然而,从 2014 年开始,画吧便每日都在产生作品,不仅量大,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因此,画吧才得以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印刷出版值得翻阅及收藏的、以画吧指绘代表作为内容的画集。用户基于热情的这种自发行为,基本可以说明画吧如今的状态——深度垂直,深受喜爱。
仅从封面,我们便可一瞥画吧各位指绘大触的功力。从技术层面讲,画吧是目前国内唯一基于 openGL 技术的画画软件,与 AutoDesk、Adobe 等国际图形软件巨头的移动端产品看齐,支持超过 10 万笔的大型创作。
最重要的则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创作过程记录」,画吧独有专业级 QoS 绘画过程录制回放技术,支持安卓、iOS、h5 跨平台回放。这一技术可说是画吧的灵魂,其意义有四:
一,以直观的绘画过程回放代替了用户的其他交流,使交流更便捷、更有效,直接刺激了画吧社区的活跃;
二,绘画过程记录跟随作品,看到任何一幅好作品,我们都可以点开详细观察,使得新用户学习、模仿的成本极低;
三,绘画过程的分享及展示,比单一图片的分享展示更生动、更稀奇、更有趣,加强了画吧的品牌传播;
四,任何在画吧生成的作品自带过程,不会产生版权争议,图站常见的版权难题迎刃而解。
也正因如此的专业及切中痛点,画吧才会逐渐积累了一大批有质量的用户及粉丝。创新工场李开复、真格基金王强、阿狸梦之城创始人 Figo、万豪卡通董事长陈雷,以及知名漫画家 RC、走路摇等都是画吧的粉丝和支持者。不久前的《美人鱼》电影,还有人气虚拟歌手「零」都在画吧举办过作品征集活动。
据画吧透露,目前画吧总用户 150 万,有商业价值的画师超过 3000 人,基本涵盖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所有指绘大触,甚至包括一些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东南亚画师。画吧日新增作品超过 1 万幅,其中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成都、西安以及港台,这与「板绘」大手或说「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画师」分布基本重合。
另外,通过作品打赏、付费创作以及征集比赛等形成的交易额,在画吧内部每月超过 5 万元。这个数字不甚起眼,是因为画吧时至今日仍未有规模较大的市场、运营及销售团队,商业活动在画吧内部基本以自然生长的形式发生。在涵盖北京 60 家高校动漫社的联盟制团体负责人雷子加入后,画吧的资源有望得到充分调动,其变现能力将不可小觑。
而我最在意的,其实正是由画吧带起的指绘事业。即便有人将指绘视为通向板绘的一条路,但指绘本身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这一论断想必会被更多人所接受。毕竟,艺术作品中重要的是人心,而拿起板子端端正正地作画,与伸出手指随时随地随意涂鸦,心情一定是不同的。
也正因如此,画吧利用自己的绘画过程记录技术,充分地调动用户学习、研究指绘的积极性。不论是在论坛开放商业征稿,抑或时不时举办指绘大赛,还是煞费苦心地添加「打赏」功能,皆是如此。
在此之上,画吧与其核心用户展开合作,在画吧 app 上专门设立教学板块,由浅入深的教学在内容上科学有趣,在形式上还允许用户提交、批改作业,别具匠心。
至于画吧日常的指绘接龙活动,一张画了一半的图片被不同用户用不同的手法继续演绎下去,就更是有趣又有爱了。
如「画吧」这样的项目,至今未曾进入创投媒体的视野,于我看来是件罕事,更是件憾事。所幸,画吧计划于今年开展全国范围的大型指绘赛事,进一步推动指绘事业的发展,为此可能要进行 A 轮融资了。届时,众多新一代的指绘明星登场,又会鹿死谁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