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家陈之华所著的一本关于芬兰中小学教育的纪实书籍。六年的芬兰生活经历、两个接受芬兰教育的孩子、多次进行的学校考察和教育访谈,足以让我们对芬兰中小学教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详实的了解。下面我将该书提到的芬兰教育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 以平等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芬兰的教育资源分步地非常均衡,各地区不会相差很大。每个孩子在老师的眼中都是同样重要,没有所谓的优等生、后进生,即使在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也不会遭到冷落甚至是歧视,这里的老师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2. 重视学习本身而轻视竞争。老师没有绩效考核、学生作业少、几乎没有考试、也压根没有排名。芬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无疑是非常小的,我觉得这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是学习新知,学会认识自己、学会独立自主,而在这些过程当中,没有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没有和别人成绩攀比造成的心理落差和厌学情绪。一开始我不太认可这种慢悠悠的、看似很佛系的教育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不会很懒散、没有什么追求呢?看到后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发现,其实不然。

3. 小班教学,教师进入门槛高,师资力量雄厚。普遍来说,芬兰的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少,往往都是十几二十来个孩子就组成一个班级。作者曾采访了当地一个百年老校,这里全校就只有30个学生,然而并不落后,各类教学场所和设备应有尽有。一位教师更是针对极少考试的问题回答到"我们不需要以考试来评价学生,因为我们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足以胜过考试"。确实如此,一个班级就那么十几个学生,加上课程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真的不亚于考试,而且偶尔的考试只是给学生们提供一种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方法而已,除此之外它的意义真的不大。另外,芬兰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硕士学历,从事教师职业之前要通过各种考核,无论是学识还是其他素质如对教育有热情、有创新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进入门槛高也保证了教师队伍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为浓烈的教育情怀。

4. 教师的社会地位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量投入。经过调查,教师是中小学学生眼中最受欢迎的职业,而且事实就是,在芬兰,教师的地位和医生、律师一样高,福利也很不错。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教育的大量投入,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各种补贴,芬兰花在教育上的资金绝对不少。他们考虑了教育的很多细节,比如对教学楼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审美"和要求,比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会获得额外的帮助,这些费用也像交通费、午餐费一样由政府出钱。

5. 图书馆以及全民重视阅读的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芬兰,图书馆分布很密集,甚至社区也会有专门的借还书巴士以提供给民众更为方便的阅读体验。而且,图书馆的建立与学校教学楼的建立一样有特色,无论是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图书资源及数据信息的运用上,都重视契合人们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家庭、学校、社会都无比重视阅读,孩子从小就得以浸泡在一个崇尚阅读的环境里,自然而然能够顺利培养阅读的好习惯以及独立思考、探索世界的能力。

        总而言之,芬兰教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有些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些却是我们国家无力效仿的。比如政府在教育领域的高投入、师资力量的保证、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这些都值得我们参考。特别是图书馆的密集分布和发展、崇尚阅读的文化及其实施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而相反的也要看到芬兰国家的独特之处,即它的国情。我们都知道,芬兰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政府有着非常充足的教育资金,对教育资源的保证也是非常"硬核"的,这一点我们确实无法比拟。以及芬兰人口少、普遍的小班教学等,这也是符合它的国情而存在,在我们现阶段,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基本上很难做到。

        我觉得中小学的教育"让孩子成其为孩子"很重要,平等的理念、寓教于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学习不再与痛苦挂钩。(此外,我还想到的是芬兰的犯罪率会不会很低? 会不会和它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当然,这是题外话,想要了解的话还要有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其实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始终存在着一个疑问,即对作者起的题目《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所质疑,芬兰教育真的是全球第一吗?以什么为标准呢?于是上网搜索资料后才知道原来是有各方面相关的数据作为评比的,人家并不是徒有虚名。

        无论是对家长、老师还是政府官员来说,本书都值得好好一读,通过对不同教育模式的比较,我们能更加全面地审视我们的教育,也可以从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中汲取适合本民族教育发展的养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