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途的收获

机场

凌晨五点半,闹钟还没响,我已经挣扎着爬起来——要赶早上八点的飞机,必须趁着夜色出门。推开单元门,昨夜的雨还淅淅沥沥下着,凉风吹得人一哆嗦。刚进电梯,手机就响了,是接送机师傅的电话,声音带着点清晨的沙哑:“我在小区门口等您了,雨不小,您慢点出来。”

坐进车里,雨刷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师傅大概四十岁上下,穿着干净的灰色夹克,说话透着股实在劲儿。聊起早班机的辛苦,他笑了笑:“我这不算啥,天天五点起,早都习惯了。”

攀谈间,他说起了自己的日子。他和爱人是重组家庭,他离异,爱人是大龄未婚,走到一起不容易。婚后没多久有了孩子,本是喜事,可带娃的难题紧跟着就来了。师傅的父母没能来帮忙(具体缘由他没多提,只说“各有难处”);岳父早前生病去世了,唯一能搭把手的丈母娘已经七十多,一身毛病,根本扛不动带孩子的活儿。

“最开始想请个保姆,既能带娃,也能帮着照看老太太。”师傅叹了口气,“可我丈母娘那观念,总觉得保姆是‘伺候人的’,挑三拣四没个完,做饭咸了淡了、地板擦得不够亮,都能吵半天。前后换了四五个保姆,全被她老人家‘赶’走了。”

没辙,爱人只能跟单位申请多休一年产假。可那份工作收入不低,是家里的重要支柱,产假结束后,她咬咬牙还是得回去上班。权衡来权衡去,师傅做了个决定:辞职,回家带娃。

“那两年啊,天天围着尿不湿、辅食转,比上班累多了。”他说着,眼里却没什么抱怨,“好在孩子争气,慢慢熬到上幼儿园,我总算能喘口气。”

之后,他包了辆网约车,把时间掰成了两半:每天早上五点出车,干到下午一点,挣够三百块就收工。回家歇会儿,到点去接孩子放学,然后钻进厨房做饭,等着爱人下班。“现在每月刨去杂七杂八的开销,能给老婆交五六千,她工资一万多,俩人凑一起,小日子够过。”他说这话时,语气里满是满足。

“等这车开够八年报废了,正好孩子小学毕业。到时候再看看能干点啥,说不定换个轻松点的活儿。”师傅规划着未来,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快到机场时,雨还没停。他看了眼时间,念叨了句:“送完您这单,我得赶紧回去送闺女上学。今天下雨,她妈骑电动车不方便,别淋着感冒了。”这话,他在最后十分钟里说了三遍,像是怕忘了,又像是刻在心上的事。

下车时,雨丝斜斜地打在车窗上。望着师傅调转车头匆匆离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个网约车师傅的故事,藏着太多普通人的生活真相:

1.父母健康、能搭把手带娃的家庭,是藏在日常里的幸运。那份帮衬,能替年轻人挡住多少生活的重压啊。

2.家庭里哪有什么绝对的“分工”?谁挣钱、谁顾家,从来不该有固定答案。跟着自家的情况走,找到最舒服的节奏,就是最好的选择。

3.人到中年,家庭的安稳往往系在两处:父母身体硬朗、明事理,孩子有人妥帖照看着。这两点妥当了,日子再忙再累,心里也是踏实的。

生活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不过是你体谅我的难,我心疼你的累,在鸡零狗碎里,一起把日子过成“舒坦”的模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