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社群看到有小伙伴提出自己的问题:
从元旦到现在,突然感觉每天都很忙碌,很慌乱。一个是要学习的知识量多了,一个是发现自己身上诸多不足,都是以往偷的懒,最终还是要做,比如:要运动,要考驾照,要演讲,要阅读,要写作,要赚钱等等。还有本职工作在进阶。
每天效率笔记上总是三四天都在反复写着一件或者几件一直都没有完成的事件。
我慌了,我也焦虑了……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
1. 先前没有学习习惯,现阶段疯狂“补课”
2. 本职工作以外,其他目标罗列特别多
3. 每天总是负向反馈,压力太大无动力
剖析本质,就是想法>能力,目标不符预期导致做事节奏崩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剖析自我 梳理目标
当一件事还没有形成习惯时
不要过高预估自己的实力
1. 梳理当下你想要完成的所有目标,按照重要性以及所需时间进行排序。
先找到你新的一年中最想完成的前三件事,并且给这三件事设置起、止日期,以及奖惩规则,把目标做到可量化、可追溯、可执行。
2. 拆分目标 见缝插针
将这三件事拆分到每月、每周、每日目标计划,通过每日完成情况的复盘,预估每周、每月计划的完成和调整,如果完成进度提前,见缝插针调整第二、第三目标以及第四备选目标的插入。
3. 预留40%空闲以作突发备用
在完成年度拆解到的日目标基础上,结合你的实际做事效率,在预留出40%的空闲时间外,再根据你想做的事情见缝插针的填入其他事项清单,依次类推。
回到小伙伴的问题上来,罗列她自己的目标:
要运动,要考驾照,要演讲,要阅读,要写作,要赚钱等等。还有本职工作在进阶。
剖析问题:
运动、阅读、写作属于想养成个人自律习惯呢,还是要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
赚钱属于结果,由结果倒推想通过哪一项达成?本职工作还是副业?
考驾照属于技能,演讲属于硬本领,达成时间多久,计划在什么时间实施?
所以,目标设置如果没有办法可具体操作(Specific)、可量化(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有相应的实施计划(Relative)、时间要求及周期(Time),即SMART法则,目标如果含糊其次,结果必然马马虎虎,加上每天突如其来的事情,不焦虑 怎么可能?详细见:
二、给自己正向反馈
一件事很难完成,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做事的能力不够,而是输在了情绪上。
相比强迫自己、逼着自己做一些事,不如给自己建立正向的、积极的反馈机制更重要。
当你当下已经焦虑到影响自己的做事节奏甚至正常作息时,不妨先静下心来评估一下自己焦虑的原因,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还是设置目标太多?
如果目标工作量合适,但能力不够,我们就去找路径,以人为师,快速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
如果目标设置太多完成不过来,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当后期能力跟上来的时候,再给自己施压。
成长需要死磕式努力,但不是没章法的埋头乱撞。
这样努力没有结果不说,长期的负向反馈也会给自己一种“我做不好”“我能力不行”的自卑心理。
给自己正向反馈的方法:
1. 每日复盘
复盘是剖析问题,不是每天给自己“开批斗会”。
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每次复盘都把自己一顿批斗和检讨,这样的复盘没有意义和效果。
复盘围绕目标达成情况及花费时间,明确自己是否有超额或者没完成的事,并且分析原因。
2. 书写幸福
在当天复盘的基础上,书写自己的成功日记和幸福日记。
成功日记:记录自己当天做的非常好的点或者事件
幸福日记:记录当天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时刻,比如陪伴孩子、工资待遇提升等;
通过书写幸福,让我们的内心获得正向的能量反馈和情绪滋养。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让我们对明天更有期待,同时也会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3. 给自己奖励
给自己奖励,即按照目标达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定的奖励,这一点下文中有提到,就不做赘述。
4. 有仪式感
针对自己很难完成或者需要一定时间完成的事情,可以通过微笑打卡的模式。
即购买自己喜欢的卡通或者微笑表情贴,每完成一个或者每坚持一次,都在自己当天任务的下方粘贴一个微笑或者手势鼓励表情。
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通过正向的能量指引,从我得做变成正向的“我要做”,以及“我要好好的去做”。
我们需要自律、努力,但绝不是跟自己较蛮劲。
用对方法、顺应人性,用适合的方式做倍速迭代。
成长需要努力,但请别乱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