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可以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既要使人们在内心深处认同这是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价值导引,又要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具体行动中,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自身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自身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也是转型社会重建现代价值秩序的过程。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更是强化了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在同一时空中的激荡与碰撞。面对多样化和多变性的价值观念,迫切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为人们判断是非得失、做出价值选择提供价值准则,这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加大世界各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国际形象,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要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这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加强教育引导,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