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日的午休,不太想去吃饭,想起前两天买的高尔基人生三部曲已经到了,正好拿出来重温一下年少时期最喜爱的书籍。
翻开书,开始缓缓阅读,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慢慢浮现在脑海中,犹如少时第一次翻开便爱不释手地忘食般阅读起来。如若是看一般小说,无不例外是被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恨不得跳过所有环境描写,一口气读到尽头享受瞬间揭开谜底的乐趣。而在阅读此本著作时,与看一般小说是不同的心境,笔者从小入手,细节描写细腻,人物刻画深刻,一个个场景不由立体起来,仿佛让人与笔者一般置身在那不幸与坎坷当中,不禁想让人细细地品读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甚至是每一个字词。
在此,也不得不感叹译者的功底,不知要多少个日夜的苦研,才能如此共情、共鸣。
不论是寄居在贪婪、残暴、自私的外公家,还是与经常对母亲恶言恶行的继父同住,对于阿廖沙来说环境都一样灰暗、恶劣、悲惨,而只有热忱而聪明、善良而温厚的外婆可以给其真正的爱和关怀,外婆是笔者笔下最生动的角色,是其人生的朋友、导师和保护神,对其性格养成以及一生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自幼儿园开始,我就与外婆一起生活。
依稀记得那个夏天,儿时的我总会与小伙伴一起满地嬉戏打闹,每天放学后带着满身灰尘、满头大汗地跑回家,这时外婆已做完农活,并且准备好了一大盆热水,然后仔细地清洗着我的头发和身体,为我换上干净的衣服。而后,外婆会带着我去小河边,我在河边草地石滩玩耍,而外婆则在流淌的河水中游泳,伴着夕阳西下,洗去一天的疲惫。
那时,外婆就像流动的河水般,是自由的。
外婆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个不曾谋面的舅舅逝世之后,外婆便开始信佛、学佛,从未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的老人,却在六十岁的时候背会了好几本佛书。晚上吃过晚饭,做完所有家务后,外婆带着我一起在床上躺下,帮我把被角捏好后,她便拿出佛书靠着床边缓缓地读了起来,伴着喃喃的佛声,我缓缓地进入梦乡。
那时,挑灯夜读的外婆是平静的。
遇到农闲的时候,外婆会早早起来收拾好地里和家里,然后背着满背篓的米面牵着我去山上的寺庙。寺庙在一座小山上,山上唯一的建筑物就是那座寺庙,上山的路是由一排排的石梯组成,小时候总觉得那石梯好长好长,要爬好久好久,临近山门的阶梯总是最陡峭的,每次爬上去等着寺庙主持来开门的时候,总会看着脚下的石梯庆幸自己没有掉下去!主持和其他来学佛的婆婆们都很和蔼可亲,会温柔地、轻声地跟我说着话,看着我的眼睛带着笑,吃饭的时候会主动帮我夹菜,虽然都是素食,味道却很可口。在寺庙生活的每一天,主持会带着像外婆一样来学佛的俗家弟子们在大厅读早经、晚经,每天上下午在教室仔细地讲解佛经,而婆婆们就像刚上学的小孩子们般认真努力,不同的是更加虔诚。
那时,像孩子般求学的外婆是温暖的。
有时候我会跟着一起听,有时候会一个人出去玩儿,寺庙外围着的是一大片橘子树林,我一个人在林子里闲逛,找找野花、看看小昆虫,或者站在山崖边上望着外婆家的方向,远眺那条家乡的小河。
后来,家乡的小河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面,那么平淡、安静与舒适,有时竟让我无法分清那些闲暇的午后、快落山的夕阳、大片的草地和绿树到底是回忆还是梦境…
重温经典,感触颇深,三言两语怎能概括内心的波澜与壮阔。
那就继续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