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日常
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两周。这两个星期安排都比较满当,以至于上周都还没来得及回顾,便迎来了新的一周。
上周学校的“爱心月”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升旗仪式上,你们把自己的爱心寄存在纸飞机里,彼此传递;那天清晨,校园上空缓缓飞动的气球是你们五彩的梦;爱心墙上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是你们许下的心愿和承诺。
开学到现在,每周一到两次的班务总结逐渐日常化,上台总结的你们一次比一次准备充分,内容也从一开始的直接指出问题,到现在学会举例子、提建议、做回应,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批班干部的成长。
不过一个班级,如果只有几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不够的,班级的其他成员也要有集体意识。因此,从上周起,总结环节增设对“存在问题”的聚焦。首先是班干部分别提出本周主要存在的问题,选定自己认为最突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而班干部总结完毕后,接着由班级成员对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进行再次聚焦,共同选择出本周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并尝试建言献策。当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提出可操行的建议和方案,或许会比教师直接指明、灌输、强求来得更有效吧~
教学的研讨
我一直都觉得,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好像有着排忧解难的模式。现在再回过头来想这两个星期的日夜,我想还是收获颇丰的。
这两周,我打破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新的班级里毫无铺垫准备地上一节公开课;第一次在上午呈现一种课堂后,下午再同课呈现另一种新的教学思路;第一次迈出自己的教学舒适圈,探索科普说明文的有效教学……
磨课的过程是不容易的,但我很幸运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有邵校的耐心指导,有语文科组的前辈们抽空听课、评课、提修改建议,有四年级姐姐们的鼓励,还和搭档绮婷姐姐建立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٩(ˊᗜˋ*) 班上的娃当天下午虽然有些紧张,但状态还是比较给力的,大气的表达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点赞。而评课过程中,思想碰撞的火花,又点亮了几盏重建的“路灯”:
1、如何处理目标与环节的关系——环节起始要对接目标。
2、语文味的三种味道——语言味、文体味、能力味。
3、如何处理例文和类文的关系——从一篇走向点拨一类。
4、如何处理内容概括和说明文结构的关系——从内容走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