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微凉的秋风穿过院子,卷起几片落叶。天边的夕阳渐渐隐去,留下淡淡的红霞。我站在老家的院子里,透过朦胧的黄昏,望着那棵古老的槐树。树皮已经斑驳脱落,树枝显得有些枯槁,但它依旧高高伫立着,似乎在默默守望着这个空荡的院落。小时候,我和父亲常常在这棵槐树下闲坐,谈天说地,那时的父亲,仿佛就是这棵树的躯干,坚韧而强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耳边再次响起父亲曾说过的话,那时我年纪尚小,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甚至觉得它有些过于残酷。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皮肤若是失去了,哪怕再美的毛发也失去了依托;而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安全感和依靠的东西,一旦消失,所有依附其上的美好,也会逐渐瓦解。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肩膀,总是默默撑起了整个家庭。小时候,我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春天,他在田间劳作,夏天,他带着我去河边垂钓,秋天的傍晚,他总是在槐树下修剪园中的花草。而冬天,则是父亲最为忙碌的时节。他总会提前准备好木柴和过冬的物资,用他粗糙有力的双手,为这个家筑起一道温暖的屏障。
有一年冬天,家中的炉火格外旺盛,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灶台上冒着阵阵热气。我和弟弟围坐在炉边,听着外面北风呼啸,心里却满是温暖。父亲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手里握着一本泛黄的书,眼神中透着淡淡的疲惫。但当我调皮地扑向他怀里时,他总是微笑着抬手抚摸我的头发,眼神里尽是宠溺。
那时的我,以为父亲会永远像这棵槐树一样,永远伫立在那里,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他总会是我依靠的“根”,是这个家庭的“皮”。我们这些依附在他身上的毛发,无论怎样变化、成长,都不会脱离这份坚固的依托。
然而,生活中的变化总是来得让人措手不及。几年前,父亲突发重病,家里的气氛从此变得凝重。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男人,一下子变得虚弱无力。医院的病房里,父亲的脸色苍白,手上再没有往日的力量。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母亲一夜间也仿佛老了许多,沉默不语,日夜守在病床旁。每当我走进病房,父亲总是故作轻松地朝我笑笑,仿佛生病的并不是他。
然而我知道,这个曾经如同槐树般坚韧的男人,正在慢慢失去他生命中的“皮”,他不再是那个能为我撑起一片天的依靠,而我,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没有他支撑的未来。
父亲走的那一天,整个院子显得格外安静。槐树的叶子已经全部落尽,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微微摇曳。母亲坐在父亲曾坐过的椅子上,眼神空洞。我站在院子里,望着那棵老槐树,心中无比沉重。父亲的离去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那曾经守护我们的“皮”终于不复存在,而这个家,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根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父亲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我终于明白了,他不仅是指生命中的依托,更是在提醒我,很多时候,我们所依赖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某种基础上的。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失去了根本,那一切看似坚固的东西,都会随之崩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渐渐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照顾母亲,照看家庭,处理生活中的琐事。每当我感到疲惫或无助时,父亲的那句话总会出现在脑海中,它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继续前行。父亲用他的生命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再美好的生活,也需要有人去支撑;再温暖的家庭,也离不开坚实的“皮”。
几年过去了,院子里的槐树依旧挺立,尽管它的树皮剥落了许多,枝条也显得有些苍老,但它依然顽强地迎接着每一个春天的到来。而我,也在一次次的风雨中学会了如何坚强。父亲的影子,似乎依旧存在于这个院子里,存在于槐树下的每一缕风中。
有时,我会站在槐树前,静静地凝视它,仿佛能看见父亲站在树下,冲我微笑。他不再是那个身体强健的男子,而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继续守护着我和这个家。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他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那层“皮”,无声无息地支撑着一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懂得了责任的重量。父亲用他的离去,让我学会了成长。而我,也将在这片他曾经守护的土地上,继续承担起属于我的责任。
黄昏的最后一缕光消失在天际,槐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风吹过树梢,带着一丝凉意。我轻轻抚摸着槐树粗糙的树干,心中却多了一份坚韧与温暖。
因为我知道,无论未来多么艰难,我将成为那层“皮”,为我所爱的人,继续守护他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