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回顾一下,斯托茨的挫折商公式: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2倍耐力。
武志红自己在斯托茨的挫折商的公式上又加入一个因子:学习力。
他说学习力也不够准确,更准确的应该是:“转化”,就是将挫折转化成机遇。
武志红接下来通过一个自己的故事来说明白“转化”是什么。我在听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除了理解他说的转化,还有别的思考。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他高三的时候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各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已经超出大纲要求很多,比如政治课,简直把整本书都背诵下来了,课竟然是不及格,简直太荒谬了,他说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一个人去田野里散心,看到火车呼啸而过,他想到,火车质量再好,也只有在火车轨道上才能跑得快,在旁边的公路上,它就跑不动;知识掌握的再好,也只有走上考试轨道才能取得好成绩。
按这个思路他实践摸索出来自己的考试原则:站在考官的角度看考试。实践和时间都证明了,他以全班第一名考上了北大。
他总结说,这个故事可以分开来看,当他有了很大挫败,可还是有一定控制感,同时没有污染发生,做了正确归因:“我的知识没问题,我主要是不会考试”,然后有了耐力,最终战胜了挫败。最后总结出来的考试论,让他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化发生。
分步骤如下:
1.我有一个有一定容量和韧性的自我;
2.一个挫败入侵的我的自我,这个挫败对我而言,就是死能量;
3.我的自我有面临着瓦解的危险,也就是自我有被这个死能量给污染,以至于杀死的危险;
4.我没有排斥这股死能量,反而吸纳进来,然后用我的自我1和自我2,去消化这股死能量;
5.我的自我1和自我2兜住了这股能量,并且,因为有了智慧发生,这股死能量转变成了生能量;
6.我变得更加强大。
一股被你的自我感知为死能量的挫败感袭来,你正视它,吸纳它,容纳它,消化它,最终把它转变成可以被你的自我所掌控的生能量。
在转化过程中,武志红说,看得见的智慧好像是发生在自我1层面之中,其实自我2作为一个容器的坚韧度更为关键,因为智慧要在自我2不瓦解的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
这里简单回顾一下自我1和自我2。是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里提到的这个概念。自我1:就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
听完了武志红的故事来理解挫折商,把挫折商中的几个因素,控制,归因,延伸,耐力套进去,再理解他说的学习力——转化,我的理解是,转换就像是一根线,牵着这个几个因素,这根线的存在,会提升挫折商,无论任何境遇,把逆境转化为机遇。
所以,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强大。
一开始我说,听故事除了能学到转化到底是什么,还对我有别的启发,比如,武志红说:他的知识没有问题,但他要会考试。原则是:站在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这对我有启发,比如,以前听写作课,学到过一个观点:像作者一样去读书。
大部分的时候除了沉浸作者讲述的故事和想明白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思考,是不是还多可以问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他这么写是想要给读者传递什么?
还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去尝试站在读者的角度,他们看这篇文字想要什么阅读体验,想要得到什么,哪些是看完题目的情理之中,怎么写能吸引他们读下去,读到最后会发现有意料之外?
就比如这篇文字,我写的初衷是记录,我在学这个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作者的观点梳理内化的更深一些。但还有呢?
写到这里来,我恍然明白,之前爱写一句话,也是武志红专栏看到的,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那今天来写挫折商,写“转化”是将挫折变成机遇的那一条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转化就是,我们先感知到了裂痕,但也因容纳,正视,我们知道自己可控制这裂痕,之后我们努力想让光照进来,这一切努力过程,就是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