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南山经”(三)

南次二经(1)

原文: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壁瘗(yì),糈(xǔ)用稌(tú)。

译文:南方第二序列从柜山至漆吴山,共十七座山,每隔三、五百里依次为:长右山、尧光山、羽山、瞿父山、句余山、浮玉山、成山、会稽山、夷山、仆勾山、咸阴山、洵山、虖勺山、区吴山、鹿吴山计7200里,各山的山神都是龙身鸟首,祭祀他们的用品和方法都一样的,都是用一只有毛的祀物和一块符玉,然后埋地,用的精米是稻米。

原文: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田为囟,音bì),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zhū),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译文:南方第二序列山脉是从柜山开始,它的西边临近流黄国,北边可以望见诸毗山,东边与长右山遥遥相望。英水发源在这里,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水底铺满了象粟一样的细丹沙,它向西南汇流入赤水。有一种兽叫狸力,长的象小猪,却有一双鸡爪,发出的声音如狗叫,它的出现会带来较大的水患。因此,哪个地方出现了它,当地县城的水土工作就会变得繁重。还有一种鸟叫鴸鸟,它的外形象鹞鹰,却长了一双人手,发出的声音好似痹鸟(有的专家说似雌鹌鹑)的鸣叫,“究儿、究儿……”的,总象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凡是他出现的地方,这里的士子或有才能的人大多被放逐,而远离故土。

自柜山向东南方向行四百五十里,就到了长右山,这里到处是水,不生长草木。山里生活着一种长右兽,它们长的象猴,却有四只耳朵,叫起来象人在呻吟,哪个地方出现了它们,当地的郡县都会发生较大的水患。

原文: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里,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从长右山向东三百四十里是尧光山,这座山的南面多玉,北面多金。山里生活着猾里兽,它们的外貌像人,却长着满身的猪毛,住在岩穴里,冬天的时候就蛰伏起来,平常发出的声音如斫木,它出现在哪里,那里的县城就会有大的徭役。

尧光山向东三百五十里是羽山,山下暗河密布,因这座山上经常下雨,却又不生草木,反而到处都是土公蛇。

从尧光山再向东三百七十里叫瞿父山,这座山也是不生草木,但金玉矿产的储量很丰富。

原文: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箆。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ī)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䨼。瘃(zh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译文:从瞿父山向东四百里是句余山,这里也是不生草木却盛产金玉矿物的一座山。由此向东五百里叫浮玉山,它的北面可以望见具区泽(太湖),东边能够遥望诸箆河。山中生活着一种吃人的彘兽,它的身形象老虎,却长了一条牛尾巴,平常发出的声音象狗叫。浮玉山北侧是苕水的发源地,然后水向北流,注入具区泽,沿途的水里盛产刀鱼。

从句余山向东五百里叫成山,山的外观成方形,整个山势象是筑坛垒砌成的,上下有三层,山上布满了金玉矿物,山下到处都是可做染料的青䨼。瘃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流,注入虖勺泽,水底的黄金藏量很丰富。

从成山向东五百里是会稽山,这座山四四方方的,山上遍布金玉矿物,山下有很多砆石(似玉,质地稍软)。勺水发源在这里,向南汇流入湨水。


网上随机选取,可爱的凶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