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每次阅读先生文章犹如身处春风细雨,滋润心田。字如其人,书法墨宝清丽脱俗,至臻至拙,总带着一股子稚朴雅逸,谦卑包容。文章字字厚重,毫无矜才使气,从无蛮力造作,清雅脱俗。这是一篇蕴藉心灵的优质美学文章,值得读者编辑欣赏和学习。
我是四为堂主人。因为末学我也有这样的体验,的确是有些字帖上的字,让人不太看得惯。对这个问题,愚以为应该这样来看:
第一、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审美认知和习惯有偏差,艺术欣赏水平可能跟不上。
有些字一时看不惯的先不要不耐烦,不妨抱着慢慢来的态度,认真看几遍或者硬着头皮临摹几遍,慢慢体会其中的奥妙,可能也就看惯了,而且甚至会喜欢上它。有一副对联说得好:立脚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说不定我们看不惯的恰恰是古人高明的地方呢!不然为什么他会那么写呢?
末学原来很看不惯弘一法师的书法,那不是个别看不惯,而是大部分都看不惯!觉得简直就像小孩儿写的,心想这怎么能算是书法,可是他的名气大得很,连鲁迅先生都特别推崇他,很多名家都把他称作大师,我想其中一定有高妙之处,可是一直很难接受。
这样一直过了好多年,后来进一步学习书法并研究了一些佛法,看了不少关于弘一书法的简介,这才渐渐喜欢起来。
弘一大师的书法学之越久,越觉其难,学之越久,越体其妙,越知其之不可及!有人认为弘一大师后期的书法像小孩写的,很好学,这是很浅薄的见解。真正了解弘一大师书法的代表人物有两位,即马一浮和叶圣陶先生。他们对大师的书法都有最崇高、最客观的评价。
马一浮先生说的好:“大师书法,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
特别是叶圣陶先生评弘一法师的书法这样说:“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堂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使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候有点儿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我后来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高妙,感觉在“弘一体”童真稚拙的外形里,却包裹着百岁长者的大智慧,这是何等的谦卑;在其去尽铅华的简约的线条内,却有着百炼钢化绕指柔的张力,这是何等的坚毅;在通篇看似漫不经心的布局中,每个字却有如论道君子般的从容,这是何等的淡定。
以至于后来居然生起了想要认真学习弘一体的想法,不写不知道,一写才发现想要写好真的很难。很多原来看不惯的字居然每一个都能让我心旷神怡,说成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都不过分。现在的我简直迷上了弘一体,是个不折不扣的“弘粉儿”!
第二,要知道字帖如人,难免瑕疵;观帖之人,也是环肥燕瘦,各有所爱。学习书法需要包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算是大书法家也不一定没有盲点和毛病,字帖上也不一定就是字字皆佳,字字皆妙,比方说有的书友就不喜欢欧阳中石老先生写的撇画。而我本人,则不太喜欢瘦金体。
字帖如师。如果我们选定了要学哪一家哪一本字帖,就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学习。如同学语文就要喜欢语文老师,如果总是带戴着有色眼镜看语文老师的缺点,就会瞧不起语文老师,慢慢的就会不喜欢语文课,从而造成偏科,学不好语文,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语文考试的成绩!那就得不偿失了!
实践证明,一个人对某个字帖乃至对该书法家的喜爱的程度越深,兴趣越浓,写得就越像,掌握得越牢,发挥的也就越好!据说张旭光把一本《圣教序》临写过上百通,试想他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本帖能够做到吗?
而当我们这样去对待一本字帖的时候,往往会对那些可能看不惯的字也能够包容,并更加深一步的进行研究和改良,甚至体会到当时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写。这就对了。
我是四为堂主人,推荐你加入简书会员行列,愿与你携手同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