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一》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1. 这里,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2. 劳动力的价值,即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3. 每天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工人“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东西决定的。
  4. 当然资本家可以不付给工人5先令,而只付给4先令6便士,……。在这里,剩余劳动的延长,只是由于打破剩余劳动的正常界限。
  5. 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不是相反。
  6. 因此,他的劳动生产条件,也就是他的生产方式,从而劳动过程本身,必须发生革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
  7. 通过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们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8. 要使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产力的提高必须扩展到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品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它们或者属于日常生活资料的范围,或者能够代替这些生活资料。
  9. “超额剩余价值”。……。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这一价值也就消失。

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0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力的价值也是这样,因为它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

  1.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得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2. 也就是说,因为同以过程使商品便宜,并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这就解开了一个谜:为什么只是关心生产交换价值提高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