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都是在看各地的高考作文。
最直接的感觉如下:
全国Ⅲ卷,比较有烟火味儿。
上海江浙的话,还是比较具有生活化的,当然江苏的作文难度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不过比起全国一二卷还是好一些的。
北京和天津呢,不愧是政治中心,政治味儿比较浓,但是也还好写。毕竟,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灌输的就是这种口号性的东西,全国卷Ⅰ、Ⅱ的作文,真TM恶心,除了口号就是假。还延续着多年以来的猜谜游戏,核心千年不变——口号虚假。
闲暇之余在各大网站媒体浏览关于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些报道,当然正文我是不看的,这种时候我更偏爱于看那些底部的评论,真的精彩倍出,应该是比那些正文的分析更加出彩。
不是我的口味儿忒重,而是我觉得那些评论出自于民间真实的声音,更具人间烟火气。用行间的话来说,就是:“说人话呗”。
显然猜谜一样的作文题,那些命题人是属于不讲人话的,做不做人事?不好说。当然,从生物学上来讲,他们一定是人的。
关于近年的考试方向,无论是国考、研考、高考、中考,都逃不过一个怪圈。那就是,命题人的思维,像是在走迷宫一样,一道弯,一道弯,一个拐点,一个拐点的来挑逗着考生的智商与情绪,连小升初、幼升小甚至入园都被套路了。
学术界把这种行为叫做,科学选拔人才的技巧,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不在那个局中,所以不得而知,我只明白一点,选拔不一定是猜谜,直白一些的大众化的思维或许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草根思维,不在庙堂,不思谋略。
很巧看到了一则很简短的文字,蛮受用的,与这两天我的思维也蛮契合的,分享出来:
“励志是穷人干的事情,有钱人都在假装叫人放下。”他对这句话的诠释是,钱确实是身外之物,都在别人口袋里。
不要误会,这句话和前面谈到的高考命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的牵连。他只是直白的说出了众多考生与家长的心声,那就是不怕有难度,就怕不说人话。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说人话、不做人事的人的存在,这些年一些专业术语如——专家教授,成为了恶心人的词汇,悲哀。
我们再回到今年的作文命题上,每年高考过后,总是有许多的媒体许多的机构,许多的老师会说,自己又押中题了,其实押不押得中,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即便押中了又如何?正如我看到网上的一则评论“押中了,不会写,等于没押中”。
是的,每年的考题无论变换何种形式?他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这些点也一定是被触到,也一定是被练习过的,只不过名字不同。
所以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押中题,而是在日常的习作过程当中,教会孩子们破题、立意、行文的方法与技巧,这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国Ⅲ卷的那幅画,第一感觉就是刘同真牛,今年又押中题了,继去年的《我在未来等你之后》,今年的《不说再见》又中枪了。
所以我玩笑的讲,跟着我读书、追剧、听歌、闲聊、玩耍,不那么苦逼也一样(一定)能押中考题,尤其是作文与政史。虽是戏虐,确是真真的。
好吧,就这样吧,说人话,看似简单,但对某些人来讲,真的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