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世界是你的

这部电影拍摄于意大利并于1990年获得第六十二届最佳外语片奖,电影讲述了一个对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有着异常兴趣和天赋的主人公多多与电影难分难解的一生,其中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是明线,主人公多多与一个老放映员艾费多感人至深的忘年交为暗线,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将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生活的意外和收获,以及人们对生活真谛的探寻娓娓道来,使观众看完一部电影仿佛走完了一生,找到了与自己灵魂对话的入口…

电影的一开始是一位老母亲不顾女儿的劝阻执意要给自己离家30年的儿子打电话,这也就迅速吊起观众的胃口,为什么一个人在外30年都不回家?然后电影的男主人公沙瓦托(多多)出场,母子俩的隔空对话引出了电影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艾费多的离世,我们不禁又会问为什么一个人的离世会给两代人这么大的震动?此人一定不简单,是的,沙瓦托(多多)躺在床上对着窗边的风铃展开的回忆为我们解答了疑惑。

时间追溯到大约50年前,在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电影的主人公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费多则是“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影片放映前都要先经过牧师的审查,所有吻戏和激情场面都要被剪掉,而小多多又是牧师的助祭,因为这一便利,小多多时常在帮完牧师的忙后溜进电影院看牧师审核片子,不过他更在意的是片子如何被播放的,因此他常常趴在艾费多的工作间窗口处偷瞄,一开始艾费多是排斥的,但是多多还是厚着脸皮学艺并讨要被艾费多剪下的吻戏底片,虽然表面上对多多表示反感,可是艾费多还是暗中帮了小多多好几次,但并没有决定收多多为徒,直到一次考试中得到了多多的帮助之后他才答应了多多的请求,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艾费多从此也成了多多的引路人,可以说是他奠定了多多的人生基调,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是多多的热情、勤奋、好学、机灵打动了艾费多,膝下无子的艾费多更是把多多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都借助电影这个媒介传递给了多多。

像多多一样,我们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拿出他那样的努力和精力去喂饱自己的兴趣,更不会像他一样在迷茫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艾费多,并在他的指导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另外电影向我们传递出的另一个主题就是真善美的可贵,因为善良艾费多为了满足穷人们看电影的心愿,给人们放起了露天电影,结果沉浸在人们满意的笑声中的他一时疏忽造成了电影胶片起火,自己倒在火海中,年幼的多多不顾危险把他从火海中拉出来,结果艾费多还是双目失明了,从此告别了自己钟爱的电影放映事业,不过万幸的是在此之前多多已经承接了他的衣钵,所以当镇上的“天堂电影院”开张时,还在上小学的多多顺利成为放映员,艾费多还是会时时光顾多多的放映室,他那双失明的眼睛继续关照着多多的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多多的生父在战争中去世,艾费多很好地在多多的生命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他们一同见证了电影放映技术的革新,一起俯瞰电影院里的悲欢离合,电影院里的众生相何尝不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万花筒?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当然跳脱电影的虚拟世界,艾费多也觉察到多多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萌生的爱恋情愫,听多多演绎了自己的第一部微电影,更分担了多多的相思之苦,这样一段人生体验我们也许都会经历,但不一定会有观众愿意与我们分享我们那点小心思,青春期的悸动往往璀璨却又短暂,多多的爱情也在参军之后无疾而终,直到多年后人到中年的多多返回家乡时才直到艾费多当年是如何为了让自己专心经营未来狠心拔掉了自己小心翼翼培植的爱情之花,也许为了华丽地拥有未来,我们必须残忍地压榨现在…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肖复兴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艾费多同样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只可惜自己终身被放映室缚住了手脚,于是他将自己的梦想也交给了多多去实现,他劝小多多离开小镇:“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会相信一切都会一成不变” “这不是电影对白,这是我心里的话,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在艾费多说这些话时,每个人都成了多多,有人说老人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人的智慧就是一部岁月的留声机,而后他又嘱咐多多:“离开这里,世界是你的!”是呀!趁着年轻,世界任我门驰骋,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们不与世界拥抱就是在放任自己的藐小和无知,只有充分地渗透进这个广袤的世界,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来过!

电影院是一个浓缩的时空,囚住了一隅天堂,电影总会散场,我们终究都要走出电影院,走向世界,用脚步丈量我们自己的天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