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传习录》五日

  自从决定加入月读《传习录》,每日坚持静心月读,感觉收获颇丰,虽俗事太多,阅读时间有限,进步太慢,但是也享受到了坚持的喜悦,感受到心的洗涤。

  先生曰;心即是性,性即是理。问曰;人皆有心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答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人的心就是本性,就是道,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心而发,从天道本性而来,才是正本,是善德,那些不善的人事,是因为失去了本我的天性,道不正,才有不善。

  “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这句子拗口难懂,放到以后有时间好好查一下意思,不是先生为何用“精一”作答?

“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致中和”,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界,也就是符合“中庸”的标准,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先生所述人情事变,关键就是“中庸”和“慎独”,还是修心!不管外部的事情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把自己的心修好,其他的一切都不是事!这也是我们要努力学习做到的,遇到任何事情,先把自己的心摆正,才能出来起来游刃有余,不偏不倚,从容面对,即是有不理想的结果,也是问心无愧,修心是最主要的事情。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还是那句话“定则天下安”,没有心鬼哪来的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收录于《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 《诚明》篇 天人合一之说,中国古人虽未明白畅言之,然可谓在古人心中,早已...
    溪山心隐阅读 2,583评论 0 1
  • 薛侃录【32】 【原文】 马子莘①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
    大珊老师阅读 3,890评论 0 7
  • Mysql数据库:端口号3306,超级用户 root unsigned 正值 修改提示符:--prompt ...
    yzw12138阅读 344评论 0 0
  • 每次都拉着我的“柔情”出来陪我看电影哈哈。 其实今天算我们三人游嘻嘻还有“最胖”的瑞陪我们看电影吃饭(电影院那么黑...
    卅帝阅读 376评论 0 0
  •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别人都结婚了,我还没结,落后于人了。所以我就很悲观。但是还是要看更深远一点不是吗?结婚就...
    福尔摩星阅读 5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