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看完了《我们仨》,很沉重却又很轻松的感觉,人活着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年轻时为工作、为家人、为国家而奋斗,年迈之时就想清净的跟家人在一起,杨老并没有把自己的亲人先后失散悲痛的心情写进去。“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对人生的生死完全看淡了。

在牛津大学学习之时,一位富翁借请二老吃茶之时想要让钱老放弃中国的奖学金做他弟弟的助手,而那时国内形式不大好,对于物质的东西还是比较渴望的,但是老人家没有犹豫一下下,一口拒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即使当时形式真的很严峻,但是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作为一名中国人而值得骄傲的了。

二老他们之间平淡的生活并不随频繁的搬家而居无定所徒增烦恼,在他们的心中家里有你我他就是完整的,不管是在昆明工作还是上海工作,彼此牵挂着就是很完美的一种平淡生活。二老之间的彼此信任与彼此完全了解诠释着一种美好的爱情。没有争吵,没有因为频繁的换工作与换住所而抱怨,这也许就是读书人独有的一种心境吧。值得一生学习。

杨老怀孕之时钱老说“他不要儿子,只要一个女儿,像你的”,而杨老也说希望以后女儿她能像钱老,二人简单的对话中潜藏着对对方的爱意,他们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希望将这份优点能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之间的那份信任真的是让人羡慕到骨子里了。我们的前辈们会经常提到他们那个时候俩人之间的一点平淡的爱情故事,但是现代的人是否有沉淀出他们的那份信任呢。

钱老虽然在工作方面在家中是老大,但是生活方面却是老小,在杨老生孩子期间对家中碎碎小事常遭困惑,而杨老一句话“我来做”,她竟然都可以做的游刃有余,没有丝毫抱怨。话说家庭主妇不好当,但是她却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可谓是一名非常热爱生活的作家。想想我们自己,时不时把自己的宅在家里,不去拥抱生活,不去发现生活之美,稍有不满意就要喋喋不休,甚至满肚子的抱怨,这值得深思。

他们的女儿应了杨老的话非常出色并且像钱老。而他们的女儿也是受了家庭影响,对自己的家人很牵挂。文章开篇写到他们在房间里闹玩以及后文中提到的热闹的玩耍,这父女之间的友谊真是羡煞旁人啊。女儿对家人的体贴展现的淋漓尽致,总是能让自己的父母安心,不管在学校还是医院都是一副平易近人的面孔,低调的气质藏于心中,并没有独家女傲娇气息。

他们一家人一辈子不争不抢,以及钱老最开始被自己的父亲强制安排工作,常糟厄运搬弄,遭遇各种委屈,但是他们一家秉持一股信念,就是除了生离死别,他们仨一直不会分开。

文章中讲到杨老经常会做梦,俗称“梦魇”,起初不能理解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再次翻到那出文字之时,完全能理解老人家的心理,钱老身体大病,需要她照顾,因此身体整个都处于一种疲倦状态,而自己的女儿又不在身边,无比牵挂,压力很大,产生一种幻觉,而在非常困盹的休息时候就产生这样的梦魇,把自己的思念寄托予梦里,这也许就是一种期许吧。

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后,钱老更加有名望,时常接到读者来信,而那时他还坚持一一回信,其对待每一位读者的认真与用心真敬佩不已。

对待家人朋友要有更多的耐心,经常关心他们,彼此的信任与真诚最重要。他们二老一生之中朋友常来常往,带给他们的是一份愉悦。

有变幻的天气就有变幻的人生,读完整本书也许还不足以让自己平淡的对待生死之事,但是人终究会生老病死。在健的时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亲朋好友,让每一处都洒满阳光,让每一位都感受到你的爱,即使有乌云飘过,那不还有风的助力嘛。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当你真正打开臂膀去感受它的存在时,真的好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仨》这本书应该是在去年杨绛先生去世时又在网上掀起了热潮,笔者一直想要拜读,直到最近才静下心读完这一本散文似的...
    Navy祝阅读 4,429评论 8 10
  • 每年的父亲节与我都是个结。小时候一直跟爸爸很亲,但也仅限于中学之前。那个时候的爸爸温暖、高大又万能。中学后,世界里...
    许颖颖阅读 1,170评论 0 0
  • 打工的最后一天,后厨的姨们的送别,小旭姐露露唐瑄我们四个人的牛排奶酪披萨,很开心的ending我也要开始新的旅程了...
    Surpassholic阅读 1,209评论 0 0
  • ① 麦花花是一只可爱的,肥肥的,粉粉嫩嫩的小母猪。在她那肥肥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良的心。 她无忧...
    心的芳香阅读 3,134评论 0 4
  • 今天,分手了。 又开启了屏蔽模式。 将他的样子, 模糊 压缩 形成小球 然后扔掉。 我记得我上次分手也是这样做的,...
    Yitazula阅读 3,0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