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晴转雨
一个减肥多年的我,是不该吃炸酱面的,每吃必撑,不到十二成饱是不能停下来的——当然,这仅限于家里做的手擀面。可是,不吃炸酱面,对得起嘎嘣响脆的水萝卜和嫩得发甜的独头蒜吗?对不起!
北京人大概都被外地朋友问到过,哪儿的炸酱面好吃。问过这个问题的外地朋友,大概都得过这样的回答:自个儿家做的好吃——反正我这样回答过好几回,毕竟我实在缺乏在外面吃炸酱面的经验。饭馆的炸酱,端上来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酱都是死的,不新鲜。
炸酱犹如孩子,还是自个儿家的最好。北京台的生活美食节目里,常会有美食达人在传授最正宗炸酱的做法,看到了总觉得不屑:去你的吧,我们家的才是最正宗的,跟我们家做法不一样的全是异类。哦,跟我们家做法差不多。那还说什么说,谁家不会做呀!
炸酱里的肉尽量自己切成小丁,不用绞好的肉馅。我妈的理由是,吃得着肉。锅底油多一点,烧得热一点,炒肉丁,放葱花,放酱,放点老抽提色,放盐,临出锅放点糖提鲜,撒点青蒜末或者葱花提味,齐活!做好的炸酱,颜色红亮,上面要汪着半厘米左右的油。
每家做出来的不同风味,区别主要来自于用的是大黄酱还是三七酱,或者是不是加了甜面酱——三七酱这个东西,作为活了将近四十年的北京农村人,真的是听说过没见过,据说现在没有什么地方生产了,太麻烦。
听一个老北京艺术大师的儿子聊起自家的炸酱,说自己的母亲要在厨房熬上几个小时。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并不能理解这几个小时是怎么熬下来的,毕竟我自己做的时候,十几分钟不紧着扒拉,都要糊在锅底。
炸酱面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菜码上。据说,讲究的人家菜码高达二三十样,芹菜丁,青豆,青蒜末,心里美萝卜丝,豆角丁,黄瓜丝,豆芽掐头去尾,诸如此类。到底不是讲究人家的孩子,使劲发挥想象力都凑不出二三十样。
我们家菜码的基本原则是有什么用什么。冬天用大白菜切丝焯水,豆角焯水切丁,心里美萝卜擦丝;夏天青蒜,黄瓜、水萝卜,切都不切,直接举着整个儿的咬,一口面条一口黄瓜,吃的就是这股爽气劲儿。无论什么季节,大蒜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大蒜,还算什么正宗炸酱面!
我妈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切面条的手艺,粗细均匀,横截面得是四方的,煮出来筋道不断条。要想面条筋道其实是有诀窍的,和面的时候稍微加点盐和碱就好。但是,我妈不会承认面条好,有我和面的功劳在。
面条煮好,过水儿不过水儿随意。过水儿面和锅挑儿面大概也能形成两党,互不相容,过水儿的嫌锅挑儿的太黏,锅挑儿的嫌过水的太水不香。
我是坚定的过水儿党,锅挑儿面的一平碗差不多相当于一尖碗的过水儿面。我减肥呢,得少吃点儿!
吃炸酱面的碗,最好比平时吃饭的碗大上一号,一是多放菜码拌着方便,二是避免老是回碗,显得吃的特别多。面条,菜码,炸酱,搅和在一起,唏哩呼噜吃得抬不起头。
吃面不出声,吃完嘴边不挂酱的都是真正的绅士淑女。
我不是。
等西红柿丰收的时候,西红柿打卤面就是另一种每吃必撑的美味了。
到时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