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年度大制作,《起风了》在无论是画面精细程度上,还是在历史框架建构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我尤其喜欢宫崎骏的画风和叙述节奏手法,日本电影的高级感和镜头化叙事手法的层次性都让人引人入胜。
最近不是也看了长津湖嘛,能感受到同样是战争题材,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前者注重对细节人物经历的刻画和白描手法的极致运用(日本电影);而中国的大制作就强在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和大场面给人的震撼程度。相比于叙事的完整性,可能《起风了》这部影片将一位飞机工程师的前半生较为详尽的记录下来后,日常化的叙述手法更给人以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加之宫崎骏所独有的对于理想梦境的富于想象化叙述,在电影很多地方都给人以如梦似幻的美好感受。爱情的美好在主人公的细节中淋漓尽致表现,工科生的爱情无比简单纯粹,虽然电影的结尾仍然是熟悉的悲剧,但仿佛只有悲剧才能更让人印象深刻,那句“起风了,唯有努力前行!”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后续不仅停留在爱情层面,而是把视角更多的伸向了探讨对飞机的制造是否引起战争?之前影片的争议点也在宫崎骏所表达的到底是不是对战争的支持或反对,人们的反战情绪在此刻被激发出来。影片里其实故意弱化了战争对生活的影响,更多是为了突出主人公从小为了制造飞机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的美好结局,却迎来了与一见钟情女主人公的离别。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或许一阵风会吹来一些难忘的人,一起经历一些难忘的事,风散了人也会散,他会走,她也会走,风一般的佳人也不会为谁停留。
该片是宫崎骏执导的长片中,唯一一部片名没有假名"の"的作品,当然也是首部取材自真实人物的影片。小说《起风了》是堀辰雄根据20世纪30年代在轻井泽养病的经历撰写的自传体爱情小说,原型名叫矢野绫子,在与作家邂逅的次年冬天因肺结核去世。小说中女主角名叫节子,而电影中女主角名叫菜穗子,同样来自作家1941年发表的另一部小说《菜穗子》。
作以活跃于二战期间的日本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为主角,他曾经设计出一度在空军领域所向披靡的零式战斗机。同时漫画题目和与女主角恋爱的情节,均取自和堀越二郎生在同时代的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一向以反战立场著称的动画人,却出于种种原因对杀人的战斗机和战列舰无比痴迷,个中的矛盾性在这部极具个人化色彩的作品里分外突出。也许正因为这份矛盾性以及无处不在的人生八苦况味,令宫崎骏最初全然没有将其拍摄成动画电影的意向。最终成功促成该企划的正是宫崎骏的老搭档吉卜力工作室制作人铃木敏夫,他于漫画连载之初便抛出映画化的提案,但宫崎骏以"动画电影应为儿童而非成人制作"为理由断然拒绝。而铃木制作人指出"宫崎骏应就其(作品中)的矛盾性给出自己的回答",此言准确击中要害。在网站公开的企划书中,宫崎就制作意图做了如下解释,"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
希望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能长存吧,如果不能,就对自己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