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抓娃娃给冷淡的电影市场加了一把火,也给鸡娃遍地极度内卷的当代人上了一堂课。
抓娃娃可以称作教育版的《楚门的世界》,土豪马成钢伪装穷人,利诱自己的娇妻,聘请顶级的教育专家,改造出生的废楼,为自己的小儿子马继业编排了一场为期20年的“善意谎言”。
这场大戏十足荒诞,沈腾与马丽的演绎揭露“喜剧的背后是悲剧”的真相,闫非、彭大魔,终于不再创造无厘头的故事,而通过《抓娃娃》,他们想表达的又是什么?
大号练废了,我就开始练小号
活得没心没肺的马大俊是这场闹剧的导火索,在马成刚眼里,马大俊的快乐教育是失败的。所以,为了有人继承自己打拼一生的事业,马成刚二婚生子,从三岁开始,用“继承”的许诺与妻子结成同盟,组建“李老师专家团队”,开启“抓娃娃”继承人培养计划。

这套计划足够缜密全面,土豪马成钢看似跳出中产阶级的怪圈,不只唯成绩论英雄,在孩子的教育上重视耳濡目染,对孩子的错误从不呵斥批评,尽力投入金钱与精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打细算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成果在18岁的马继业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
比如18岁的马继业爱好运动,帅气健康,在发现骗局后,翻墙逃跑,徒手拉开地下密室,展露出如今年轻人少有的“阳刚之气”;
比如18岁的马继业孝顺有爱,言行有礼。谎言戳破的导火索是装成“奶奶”的李老师的灌篮表演,为了计划顺利推进,“奶奶”无奈下线,马继业灵堂上的恸哭表明礼教已经融进他的骨血,无论今后如何,他也无法冲破从小的言传身教。
比如18岁的马继业成绩优异,思考独立。在政治老师的公开课上,本该是“一枚棋子”的马继业脱离轨道,与之论理,虽然坏了老师评职称的好事。但却揭露了世界的真理:任何事,即使是真理,从来没有唯一的答案
比如18岁的马继业善于谋划,沉着冷静。当真相逐渐露出马脚,马继业通过细心观察,耐心谋划,利用反侦察能力以一对多,发现并打破了父母专家构造的“楚门世界”
单以上述的这些品质,马继业的将来未来可期,即使不完美,即使没有“清北”的名校光环,他终究不会沦为“普通人”!
这也是《抓娃娃》这部电影未讲述的现实。
正如18岁的马继业发出的灵魂质问;“我们家里条件非常艰苦,可我还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英俊健硕,多才多艺的好少年,您不觉得奇怪吗?”
快乐教育,苦难教育,谁对谁错?
《抓娃娃》中的马大俊和马继业两兄弟分别是快乐教育和苦难教育的代表。
马大俊表面玩世不恭,实际他的灵魂是自由的,无论是性取向还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可自由的背后是不菲的代价,虽然严父马成钢从来没有肯定过他,但却给予了足够的金钱支撑。显然,马大俊的胡作非为是来自“我有个富豪爸爸”的底气。当这底气消失,自由的马大俊是否依旧自由?
马继业从小被植入“我家很穷”的记忆,因为“穷”,他不得不跑步上学;因为“穷”,他在生活中不得不精打细算;因为“穷”,他为了弥补自己“买平板的过错”,不得不捡瓶子挣钱;还是因为“穷”,他遭受来自同学的欺辱霸凌,无形的匮乏感化作有形的“瓶子”,成了他长大后的童年阴影。
马继业的苦难教育锻刻他强健的躯体,吃苦的意志,学习的能力,理性的思辨,同时也让年少的他体验到极度的匮乏,至亲的谎言,晚来的叛逆,人生的转折。
如此苦难教育下的马继业终究没能成为马成钢心目中的完美“继承者”,他的一生终将背负年少的伤痕前行。
当然,马大俊和马继业两兄弟代表的快乐教育和苦难教育都太过极端,而《抓娃娃》这部电影的目标客户不是“听天由命”的穷苦人家,不是“个性教育”的顶层富豪,而是如浮萍一般只能被时代牵引的“普通人”
对于“普通人”而言,究竟应该奉行“快乐教育”,还是去追逐“苦难教育”,《抓娃娃》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他只是将残酷的社会现象包装成“喜剧”摊开来看,将选择权交给诸位家长;他只是描绘了孩子们嬉笑玩乐的愿景,让教育多一点人性的反思。
很多人说《抓娃娃》这部电影是套上“喜剧”外壳的悲剧,但我觉得,《抓娃娃》里的娃娃马继业注定非凡,这段苦难教育并非一无所获。
若要续写马继业的未来,我会如此畅想:
考入体育大学后的马继业,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完成了少年时代的遗憾。他依旧没有接受家庭的资助,学习之余打工赚钱,以优秀毕业生毕业的马继业进入名企开启职场生活,社会的洗礼比童年的欺骗来得更加真实。他慢慢和自己的父亲达成和解,也开始感同身受父亲对“清北”的执念;为了提升学历,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马继业考取了“清北”的MBA,也慢慢接手父亲的部分生意与人脉资源。
最终,马继业继承了马成钢的事业,他没有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而是成了一名大腹便便的著名企业家。
这也许就是《抓娃娃》最深的现实,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为了迎合市场一路狂欢的“批判之风”,我也只能说:善意的谎言也是欺骗,如果少点欺骗,少点愧疚式教育,孩子可能成长得更好。
马爸爸的教育可能能成为经典,为众多宝妈追捧,成为新一轮的《清北男孩马继业素质培养记实》
当然,为了畅销热卖,书的书封千万要写下这样的tag:“有一天,我爸妈告诉我我是个富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