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因为上一篇文章《如何检查产品原型是否合格》突然被其他平台和公众号转载,有很多产品朋友加我微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跟大家聊了聊,发现有很多伙伴处于刚刚从UI或研发岗位转到产品岗,还有些是刚毕业准备从事产品岗。从大家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困扰最主要是两个方面:
1.不知道拿到一个产品后怎么入手?
2.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怎么能够快速吸收知识提升自己?
所以,我就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跟大家聊聊关于产品入门及一些需要掌握的技能或者知识储备。
主要内容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具储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掌握好工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能够事半功倍了。
同学A提问:“产品经理的工具嘛,就是画原型啊,什么Axure、墨刀这些,有什么好讲的。”
对,这个同学问的好,既然没什么好讲的,我今天就不给你们讲Axure和墨刀这些,我们来说说其他工具:
在工具这里,我分类为基本工具和增值工具,划分标准为:
基本工具:在日常产品工作中,必须掌握并熟练,使用频率极高的工具类。
增值工具:日常工作中偶尔会用到,并且能够带来持续性价值,能够间接或直接提升自我价值。(当然,也能用来装逼)
我们首先来看基本工具:
基本工具就大致分为以上几大类,这些工具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产品人必须掌握的工具技能。
原始工具:纸、笔。
最直接的就是最有效的,随时的写写画画能够更快速记录和表达出来内心的想法。
原型类:
(刚刚还说不讲Axure,现在啪啪打脸)
产品的基本功之一,原型绘制,基本上常用的原型软件就是Axure和墨刀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型软件。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整个工作流程中,其实产品绘制原型的要求已经被大大降低了,要么有UED团队进行交互,要么由UI来进行后续设计,所以我个人觉得原型的交互等方面到底需要研究到多深,这个是值得考究的,当然,能有兴趣研究得很深入也能够成就值+1,有好处没坏处。
在原型工具上,最起码得知道怎么添加模块,怎么添加链接,怎么添加一些简单的交互,能够快速输出一份原型。毕竟原型的难度在于思维逻辑而不在于工具。
*流程类:
眼尖的同学会发现我在标题上加了个*,对,这个叫划重点,记下来,期末肯定考!!!
为什么我会把它划为重点,是因为我觉得流程这块,已经跳脱出工具了,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梳理整个逻辑,印证流程是否正确,流程图画得好,能够在后面涉及上减少很多麻烦。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一个正向流程产生闭环,同时梳理是否有相关的逆向流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有个脑筋急转弯问:怎么把大象关进冰箱?
回答: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
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
第三步:关冰箱门。
其实这个很容易用产品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就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回答就是我们为了完成这样的目的,怎么来操作,这就是我们的流程了。当然那只是正向的流程,逆向的流程又是什么呢?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冰箱是分格的怎么办?如果推不动大象怎么办?这些就属于逆向的流程,也是需要去考虑和解决的。
流程图常见的梳理方式是一个功能流程在不同角色间的流转情况。从开始到闭环,经过哪些角色,完成了哪些操作。
架构类:
这个工具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平时整理知识体系,读书笔记等都会常常用到,而在产品设计中,也是用来架构整个项目模块的利器。
汇报类:
汇报也是产品一项重要的能力,不管是向开发、市场、运营、客户、老板,我们都需要讲解清楚我们产品的相关内容,我们的需求文档、项目介绍ppt,数据分析报表,这些技能我们都需要掌握,所以一定要拿出一手漂亮的汇报文件,大家也不想成为像以前因为PPT被辞退的那个百度总监吧?
那么,上面是我个人常用的一些基本工具,必须要掌握的工具类型,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增值工具:
记录类:
记录类的工具,主要分为两种场景:
第一:在其他平台看到了一些文章或资讯,可以收藏起来;
第二:有什么灵感、点子,及时记录下来。
上面的几款软件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能够很好创建分类,归类,记录。
效率类:
在这里的效率,我定义为个人效益,而不是团队,像团队这种当然也可以使用比如teambition这种团队协作软件;而个人效率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排列优先级和待办事项记录,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上面的截图是clear的截图,手机和电脑都可以使用,不过仅限于IOS(付费),这是我用过的相当简洁的一款效率工具,基本上所有操作都是手势操作,操作顺滑。
奇妙清单也是一个很好的代办事项处理工具,功能比clear要多,具体的我就不在这里详解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调研类:
惭愧,因为工作情况的原因,很少有直接面向用户的调研,只是以前遇到过一次需要调研,用的是麦客表单,也挺方便,而且还是免费的,小范围的还是可以使用这个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如果有其他的工具,欢迎大家提出来完善。
图片采集类:
可能有人会奇怪,我又不是设计师,我是产品要图片搜集干嘛。
其实图片搜集对产品来说也很重要,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维度的审美,需要查看大量的设计风格,设计效果,甚至除开工作以外,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大量图片的情况。但是如果把图片光存在电脑文件夹上面,就算分类好了文件夹,找起来也很麻烦,所以推荐了以上两款图片管理工具。
花瓣的chrome插件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可以有三种截图方式选择, 覆盖了常用的情况。
这个工具我是真心要安利,实在太方便了,而且还有chrome插件可以使用,看到好看的图片直接拖动就可以保存了,进行统一管理,查找图片也很方便,不过是收费的,199两个序列号,可以激活两台设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看看,有视频介绍。
新世界工具: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不管工作还是日常,都可以使用,确实很多资料,以及找一些素材的话,搭个梯子能找到更好的。这个我就没推荐了,我自己用的那款现在停止新用户注册了,其他的大家应该也是能找到的,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那么以上就是所有工具类的推荐了,基本工具必须熟练掌握,增值工具按需准备,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的工作需求。
二、知识储备
讲完了工具,接下来我们说说关于思想上的内容,面对一个相对模糊的岗位,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认知,才能让我们更快入手呢?我暂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兴趣:
其实这个点,是比较虚幻的一个论点。说对产品这个岗位的兴趣,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没兴趣我干嘛要转产品呢?我这里说的兴趣是指:具备探寻所有事物背后本质的强烈好奇心。
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愁话题,一顿饭的时间能吃上3.4个小时,为什么?因为他们喜欢刨根问底,任何人起了一个话题,都会顺着接下去,大家都很喜欢问为什么,越问越深,话题永远断不了。他们总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觉得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就非要弄明白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强大的个人技能,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新奇的点子。我们不止一次从一个话题讨论到另一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题里面去,并且在此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
所以,其实兴趣这一块,是需要具备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要学会问为什么,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从我学会这个技能以后,确实在各个方面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并且总是能够找到问题的针对性答案。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需要你明白:
你有什么?
你缺什么?
我希望,各位在想着转产品这个岗位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在你人生道路中,面临着选择的时候,都好好问问自己。拿转岗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甚至可能抛下之前自己熟练掌握的技能,从新开始学习,所以,一定要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而不是盲目的。
你有什么?是指,在你准备转岗的情况下,你有什么支撑你完成转岗及过渡?当然这不仅仅是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可能还有生活、金钱上的,可能面临转岗降薪等情况,从技能和思想上来说,是否了解了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是否做好了准备?你所具备的这些,是否能够支撑你转岗呢?
你缺什么?这个比较重要,在你现在具备转岗条件的情况下,你应该明确你缺什么,这个跟你有什么一个道理,你只有知道自己缺什么,才能够在这条路上面走得更远,可能是原型设计方法、可能是逻辑能力、可能是审美、可能是需求分析能力等等这些,只有明白了这些东西,哪些是薄弱点,才能更好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行业认知:
在繁杂的互联网社会,行业、类型,层出不穷,而产品的细分类型也有很多,C端产品、B端产品、AI产品、硬件产品等等,面对不同行业,我们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想做什么行业,而这个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才知道我们学什么,了解什么,看什么。
APP研究:
在这个行业有一个被诟病的习惯,但是又说的模棱两可,那就是”抄袭“和”借鉴“,其实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不好评判的,大家平时也会因为各种kpi、时间压力、老板压力等等,不得已去看一些市面上的其他app,然后放到自己系统上。我想说,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抄而抄,我们需要明白别人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你能抄一次,难道还能每次都抄吗?如果我们能大致搞懂,想清楚别人为什么这样设计,那不一定下次自己就不能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功能出来。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们需要大量地去看市面上的APP,去研究,各行各业,别人的功能,别人的引导,别人的商业模式,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但是谁又能说不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寻找app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看下app store的排行榜,发现一些新app,然后下载研究,也有很多APP是专门推荐APP的,比如“最美应用”,还有公众号的“Appso”等等。我一个苹果256G还剩一半,一个安卓128G差不多快用完了,基本上两台手机都装了无数的APP。
信息接收:
信息接收我分为广度和深度,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现在是个信息时代,有很多信息我们都能够快速上网查询到;不幸的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同质化信息让我们眼花缭乱,同时因为各种论坛、媒体等等兴起,我们养成了接收送到眼睛前的习惯,而开始逐步丧失主动性。当然,这不是针对所有人,毕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很优秀的,不然也不会看到我这篇文章了。
接下来推荐的是我日常所接收信息的一些渠道:
书籍类:
书籍这块,我就不多啰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作为产品不仅仅读产品相关的书籍就满足了,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他必定是一个杂学家,万变不离其宗,除了产品相关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一些文学、历史、传记等等。
资讯类:
资讯类的方向,我分为三个大方向:行业资讯、产品向和营销向,我一般常去的几个网站就是以上的。前两个方向大家应该能够理解,相信上面的网站大家也经常逛,唯独第三个营销向,并且看到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偏广告的,这跟产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在这里重点讲的正是第三个:营销向。
为什么我认为,产品经理需要掌握营销相关的知识,因为我觉得营销和产品,是相通的,他们俩都是“深入人心”的东西。在营销方向里面,不管是广告还是文案,优秀的案例无不产生共情,引起共鸣,让大家记忆深刻,愿意了解这个产品,这难道不是我们的产品也应该达到的方向吗?文案和广告能把握人心,而作为产品,更应该把握人心。看到这里,你不妨闭上眼睛想想,你现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文案、slogan、广告,为什么你第一时间想起它?它戳中了你哪一点?满足你的什么需求?
数据类:
说到数据,大家也应该能够明显感受到现在正在朝数据化社会发展,大公司都在部署数据战略方向,大部分公司也是根据数据进行战略方向调整,而作为产品来说,也需要根据数据分析来调整产品功能、业务等,加上现在即将步入5G时代,数据这一概念将会更加深入我们的生活。
以上是我平时查询一些数据的网站,当然,也有很厉害的产品经理或者投行会直接查看一些证券公司的白皮书等。
除了外部的一些市场数据以外,我们在app内容也需要做很多的数据埋点,关于这一块,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详解。
设计类:
设计类,前面也有提到,不仅仅是设计师才需要看更多的设计,作为产品,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设计感,当然以上的渠道,前面三个是需要梯子的,后面两个是可以直接访问的。
素材类:
素材类也是我们平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特别是icon,基本上我每天都会开着,在设计原型的过程中,用到icon的频率太高的,iconfont就是一大利器。而无版权素材库,里面的大部分需要梯子,毕竟,国内还是商业化太严重,而版权问题,相信我不用在这里多说了吧,前段时间视觉中国事件闹的沸沸扬扬。
搜索类:
搜索,对大家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大家每天都会进行的一件事,有什么好讲的呢?
其实,在搜索上也是大有学问的一件事,如果能够掌握好搜索的技巧,那么也是能节省很多效率的。
比如说在搜索条件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比如说双引号、加号、减号等等,或者一些文档格式,这样搜索起来,效率会高很多,内容也会精确很多,具体的搜索技巧,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可以学习下这些技巧,免得让搜索花了你大量的时间。
搜索在大部分人来说,一般都是百度,而对我来说,现在基本上有很少打开百度的时候了,其一是广告太多,其二是准确性太低,我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是google,其次,如果有一些特殊的搜索目的,我会采用微博或者知乎等社交网站,在这些网站上面,有时候还真能出其不意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杂项类:
我之前说过,一个产品是一个杂学家, 所以在这里我也不仅仅是推荐一些产品相关的东西,还有些无关的东西,说白了杂项的内容,就是一部分给大家装逼并且实用的内容,上面的解释大家看了应该能明白大致是一些什么网站,这些只是收藏的一部分,比较实用的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邮件订阅:
邮件订阅这一个内容,可能对于国内大部分人不太习惯这种方式,而我个人觉得这反而是对我来讲吸收信息最有效的方式。
我每天都会收到10多封各网站订阅的邮件,每天早上到公司我在正式工作前大概会花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消化一些最新的信息,当然不仅仅是邮件。
为什么我推荐邮件订阅呢?其实大家现在手机上应该会有很多的资讯类APP,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为什么还用这么原始的方式。
我的考虑:
1.我也关注了很多的微信号,在折叠的公众号列表里面,我要去找我想看的公众号,必定中间参杂着一些平时休闲看的公众号,这样会比较容易分心,有可能看到什么好的标题就点进去了;
2.资讯类的APP里面的内容鱼龙混杂,怎么能够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内容呢。
而作为邮件订阅,产品方肯定是希望你能够持续关注他们的产品,使用他们的订阅,所以给你推送的信息一般都是经过挑选出来的,所以更加将信息精简化,所以每天早上我会习惯看邮件订阅的方式。
产品工作流:
产品工作流,这一块单独放出来,是希望能让大家对产品这个岗位有一个大致的工作流程有一个了解,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也有讲到产品工作流细节的问题:《制定一套自己的产品工作流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一个大概的流程:
这个是我以前梳理的一个比较简单的产品工作流程,大家可以初步了解一下产品具体需要做哪些事情
当然更加复杂的产品流程,我也梳理过,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那个图,还有很多没有截全:
三、实践
说到实践,应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事情,怎么能够快速进入产品岗位,拿到需求之后怎么开展。
那么接下来,我讲两个方面:
临摹:
这一块,是针对于没有互联网工作经验,想进入产品岗的朋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有想过很多种方法,怎么来告诉你们如何入门,可是最后我还是选定了这种方法,产品岗位其实是一个很看工作经验和实践的一个岗位,作为一个什么都没有接触到的朋友,在没有人带的情况下其实相对比较难入门,所以我选择这种方法来让你们有多方面提升。
怎么来临摹呢?就是对照着一个APP,画原型,就按照你看到的页面画。
临摹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你能够熟悉工具,能够掌握绘制原型的能力。
第二:让你临摹,不单单是为了锻炼画原型的能力,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在临摹的过程中,要像之前讲的具备好奇心,你对照着画原型的时候,要多想为什么这个板块在这里,为什么这个按钮在这里,为什么不放出去,这两个页面明明可以合并为什么要分开?这其实也是锻炼你的需求分析能力。
第三:开放性思维,在我们日常使用app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使用到它所有的功能和流程,因为我们只需要用满足我们需求的就ok了,那么就意味着很多功能流程我们没有走过,甚至一些功能需要一些特定的限制才能打开,比如会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照原型画到那里了,如果我们不付费,接下来的页面和流程我们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我们就可以去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设计?
重构:
重构这个方式,是针对已经在互联网从事一段实践,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比如:运营、开发、UI等。对于你们来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整个项目的情况,在日常协作中,也基本上与产品部的同事配合过,我也相信,你们平时在工作中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些被采纳,有些被驳回,或许之前你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些需求被驳回,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带着产品的思维,根据你们的想法,对当前的产品进行分析,重新架构,基于你们已有的基础,我想应该会更容易进行这一步。
结语
以上是我根据个人情况整理的我个人觉得对大家可能有一些帮助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加我的微信goodnight9527,咱们可以小窗好好聊聊,同时也感谢之前加我微信特意感谢我的朋友,是你们让我觉得写的这些内容真的能帮助到你们。如果这篇指南对大家有那么一点用的话,我接下来会从需求分析开始,详细给大家讲讲怎么入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