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67)】1942年,毛泽东49岁。
1942年5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提议,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加强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的防务,统一军事指挥,决定组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以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并决定晋西北成立中央分局,关向应为书记,林枫为副书记,分局直属中央指导。
5月13日,中央军委发出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指示,规定联防军司令部直辖下列各部队:第一二〇师、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第三五九旅、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炮兵团。
5月28日,毛泽东在高级学习组作报告,讲时局问题时,说:
最近日本人打云南,打浙江,使得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暂时停顿了。国共之间暂时可以缓和一下,但是仗还是要准备打的,所以我们组织了联防军司令部,晋西北与陕甘宁边区统一军事行动,统一指挥。
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林枫关于晋西北工作报告的第一部分(一九四〇年晋西事变到现在两年来的工作概况)。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提议,给予联防军司令部三项职权: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及军事建设;统一两个区域的财政经济建设;统一两个区域的党政军民关系。(8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决定:原给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党政军民关系的这一项职权,改由中共中央西北局执行。)
6月19日,政治局会议听取林枫关于晋西北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政权工作)。7月25日,政治局会议继续听取林枫关于晋西北工作的报告,决定由林枫起草今后晋西北工作方针的草案。
从晋西北到晋绥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下旬,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贺龙与关向应等率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挺进抗日前线,进入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续范亭等率领的山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或"战动总会")也进入晋西北地区。
在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及牺盟会、动委会的配合下,八路军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安定社会秩序,建立武装自卫队和工、农、青、妇等抗日救亡团体,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电示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7月,一二〇师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领的大青山支队向绥远挺进。9月下旬,大青山支队留一部在绥中活动,主力进到武川、百灵庙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2月,开辟了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构成晋绥抗日根据地。
1940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作为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地区各项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由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任副书记。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晋西北军区,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续范亭为副司令员。
1942年5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根据地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8月,晋绥分局成立,驻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北坡村。晋西北军区亦改为晋绥军区。
晋绥分局旧址:
晋绥分局成立后,对党政军民各级领导机构进行了精简,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统一了党政军组织的辖区,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了党组织、政权和国防建设,为克服经济困难,加强对敌斗争,恢复和扩大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绥根据地包括山西省同蒲铁路以西的大部,原绥远省黄河以东及平绥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南北纵长2000余里,东西横宽500余里,是华北、华中、华南各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枢纽和惟一通道。
晋绥抗日根据地巍然屹立在黄河以东,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并确保了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
贺龙在蔡家崖
1937年贺龙入晋抗日,最初就驻扎在蔡家崖。
贺龙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一有空就帮老乡挑水、烧火、劈柴、背炭。据当年的村民回忆,贺老总特别喜爱小孩,常常是抱着一个,跟着一群,每次到蔡家崖附近的北坡看戏,车上总是挤满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童。
1942年冬大生产运动中,军区和公署的干部战士到关家崖一带背炭,有次回家的路上,正好碰上贺龙司令员从县城返回蔡家崖驻地。贺龙同志立即下马,抢过年纪最小的李清喜的背兜背在肩上,却让李清喜骑上他的战马,直到看着李清喜噘着小嘴,跨上马背,贺龙同志才满意地背起炭兜,大步流星地向前赶去。
1943年秋,山洪暴发,蔚汾河泛滥,冲塌了堤崖,毁坏了田园,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蔡家崖全村仅有的一口水井也被冲毁。正当全村人万分焦急之际,贺龙同志来到了群众之中,他鼓励大家要鼓足勇气,并亲自和村干部踏遍了蔡家崖的一座座山头,一道道坡坎,勘察地形,寻找水源,带领军民打成一口水井。
贺龙与关向应在晋西北:
有一个时期,警备连对战士的生活不够关心,贺龙同志就深入连队,亲自指导他们安排伙食,早上吃什么,下午吃什么,怎样做饭,怎样做菜,作了具体指示,并送给他们一口母猪,改善生活。
在坚持晋绥抗日根据地斗争的艰苦岁月里,贺龙上马是将,下马是民,领导晋绥人民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在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晋西北地区创立了一块衣食自足、坚如磐石的抗日基地。
北坡晋绥分局旧址作为晋绥边区中共最高领导机关的驻地,统一领导了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与数百米外的蔡家崖村党政军领导机关一道作为晋绥边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毛泽东来到蔡家崖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东渡黄河。
3月26日,毛泽东来到山西兴县蔡家崖晋绥分局所在地,与已先期到达那里开展工作的刘少奇、朱德会合。
此前,毛泽东发现了晋绥土改中“左”的错误,曾派秘书胡乔木到临县调查,并在 1947 年的十二月会议上批评了晋绥土改中的错误: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乱打乱杀。
毛泽东在蔡家崖期间,听取贺龙、李井泉汇报了晋绥解放区战争、土地改革、整党、工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和支前工作等情况,并先后召开了贫农团代表、土改工作团代表、地方干部代表等调查会。
4月1日,毛泽东在贺龙主持的晋绥干部会上发表了讲话,指出: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4月2日,他又对 《晋绥日报》 编辑人员讲话,讲党的群众路线和怎样办好党报的问题,指出:
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毛泽东一行在蔡家崖停留了8天,4月4日启程继续前往河北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