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北京,第一次见雅妮。劳动节后在上海与她碰面,区别于上次的是,这儿才是她的“主场”。
去年底,雅妮和朋友唐七以及一些曾在视频中出现的人物组织了一场名为暖桌的线下活动,几天下来效果超出预期。随后,和「一人食」品牌相关的线下生活展成了2015年雅妮最想进行的尝试。这不,五一前她刚办完一系列的春日流水席。
4月20至26日,在雅妮和朋友们精心布置的场地,你可以喝杯手冲咖啡再取块樱桃克拉芙缇享受短暂的午后、上堂抱坚果的小熊饼干制作课也许能让不少人为之欣喜、现场品尝音乐人包小柏亲手做的拌面披萨也同样别具一格。
相比“暖桌”,“春日流水席”的覆盖面更广、参与者更多。不过有些人会认为这两场活动是“试吃会”,甚至是“可以随便吃”的狂欢节。“这是误解,他们为气氛而来”,谈到刚刚结束的活动时,雅妮对我说。
从2012年底的第一个视频至今,「一人食」借助视频、微信、书籍等方式将这份“不孤独的食物美学”不间断的向外扩散着。
生活方式、创业、视频美学等等等等,「一人食」究竟是什么?
城市精英,中产阶级里偏文艺偏感性,在意生活品质和品位的人。你没看错,这是当初罗永浩对Smartisan T1使用人群的定位。和雅妮聊到这个话题时,她说「一人食」的关注者大多也是这个人群。
「一人食」的大部分用户来自在上海、北京、广东、成都和厦门;
其中80后最多,占到总人数的近50%,90后其次,占总人数的近45%,第三是70后,占总人数的5%左右;
有38%的用户看到出租车中播放的视频内容后开始关注「一人食」。
这是雅妮分享的一组数据。
相比充斥情怀的手机和浪漫主义的电影,「一人食」更能让人有孤独的共鸣感。
“你孤独吗?”喝了口苏打水我问她。雅妮边拍着腿上的英短边对我说:“有时我还蛮喜欢‘刻意’的去享受这种孤独的过程。至少,它能让我安心的做事”。
“这些摆设和家具都是朋友们送的”,雅妮简单的向我介绍着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它看起来很随意,但多少透着股精致。
虽然国人正逐渐开始对生活有独特的追求,但在国内做生活方式依旧很难。雅妮例举LINE的咖啡馆和KINFOLK杂志的线下餐厅,这两家公司的“衍生品”让生活方式得到了延伸并有着足够的想象力。
创业两年半,雅妮坦言还正处于原始积累状态。她想通过不同的尝试和新的产品线,让「一人食」慢慢变复杂。
紧随其后的,是视频更新以及今年第二场线下生活展。“下场在成都办?”我问她,雅妮摇了摇头。不过时间定在了7、8月之间。
从办公室出来,走在静安别墅的街上,我半开玩笑的对她说:“我会说一句上海话”。“哪句?说来听听”。雅妮看着我。“阿拉桑海宁(音)”,我张口就来。“北京音好浓”,她乐了。
嗯,这气氛让人感觉真舒服。
【36氪原创文章,作者:大飛哥】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