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铜
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爱情,变得如此廉价、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可以如此草率地开始和结束。
在今天,爱情可以转化成一串“条件”,变得可以量化,因此它是可以被讨价还价的,可以被计算,也可以被算计。
身体变成了可交换物,灵魂变成了可交换物,爱情也变成了可交换物。
所以,39岁的老男人,可以趾高气扬地“摆出结婚条件”,好像战役没有打响就已经大胜而归,只消去盘点那如期而至的战利品。
而那个年轻的小伙,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到知乎上来求援,希望集众人之智,来打败那头丑陋的怪兽。
没有什么比这种逾越边界的“可交换性”更具有毁灭性了。
在一个美好的年代里,你大可以“以情换情”、“以义换义”、“以利换利”,但绝不可以,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放到一个集市中去叫卖。
哦,抱歉,这甚至不是集市,而是一个狩猎场。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准确地说,你不是在和一个39岁的男人竞争,而是和一个年轻女人的躁动和迷失竞争,和她内心深处对“可交换性”隐隐的认同感竞争。
并且,在你的内心,当你操起“家境”、“车”、“房”这些词汇的时候,是不是也有那种对“可交换性”隐隐的认同感呢?
“南来的使君”的压迫感,不仅来源于他的财富和权势,也由于年龄的差距所引致的强烈的信息不对称。他走到过你以及她走过的年华,尝到过身为一介屌丝的苦与乐,体会过对不确定未来的希冀与不安,以及无所依凭时的勇气与颓丧。而你以及她,从未到过他的精神领地,你们无法探测到一个中年男子隐秘而猥琐的内心,他的报复心和控制欲,都随生命时钟的倒走呈指数级的增长。
他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他可以眯起满是皱纹的色眼观察她,猜出她在想什么,她渴望什么,恐惧什么;他可以把一切都设计好:她的未来,他和她的未来,一切似乎已经注定;他更能理解像你这样的年轻男子,他能轻易地抓住你的软肋(通常就是自尊这类的东西),也许他的一句话,就能像拳击场上的一记重拳,把你击倒。
这甚至不是一场竞争,而是一场屠杀……
当然屠杀成立的前提是,你以及她,正受困于他的狩猎场中。而如果,你以及她,无法摆脱自己内心对“可交换性”的认同,无法义无反顾地冲破这个时代布下的滑稽的观念的罗网,那么就不可能逃出这个狩猎场。她似乎在犹豫,其实差不多已经答应;你似乎还在抗争,看上去差不多已经认命(“我不怕输,大不了再也不联系了吧”)。
这样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而你,是否有可能,不成为无谓的“下一个”?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有的人,孤独一生,就是因为苦苦地等,却没有等到,一个懂ta的人;有的人,把自己从天堂飘落凡间,然后低到尘埃里,就是因为遇见了,一个懂ta的人;有的人,和另一个人相互搀扶着恩爱着,走完这一遭受罪的人生,也就是因为找到了这个懂ta的人。
所以,一句“我懂你”,可以比千金重,也可以拿命换,可以埋心底,也可以赌一生。
25岁的,正为论文和毕业、为前途和命运挣扎的土博啊,站在交往了数年、“高傲矜持”的女神面前,站在39岁老男人空前巨大而丑陋的阴影下,你剩下的最后一张牌,就是一句:“我懂你”。
你若是懂得她,懂得她为何而高傲,为何而矜持,又为何而踟蹰,为何而迷失,你就可以陪伴着她,安慰她,呵护她,让她相信,你就是那个可以搀扶着走完一生的人。
她若是懂得你,懂得你的雄心和抱负,懂得你的温柔和善良,懂得你的慈悲与珍惜,她便不会放走你,便不会错过了你一次再错过一次,便不会成为39岁男人的那个缜密而完美的计划中的一部分。
告诉她“我懂你”,然后让她也能懂你。
战斗吧,骚年!你若退一寸,他就进一尺;你若进一尺,她才能敬你三分。
战斗吧,骚年!你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岂能像一个逃兵事先画好撤退的地图?
战斗吧,骚年!你如若没有得到她的勇气和雄心,又有何资格去争取其他所有美好的事物?
感谢与你在这里相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