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曲线
下图所示:当价格很低的时候,需求量横坐标就很高;价格逐渐上升,需求量就逐渐减少;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萎缩成为零。那你会问,如果价格再进一步上升,需求量是个负的。
也就是说,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求量就是负的,意思就是说需求变成了供给。所以你看图里面那条虚线,就是第二象限里面的虚线。其实,它就是一个供给,你把它镜像的折返回来,折到第一象限里面去,它其实就是一条供应曲线。这话是说需求和供给没有黑白之分,它取决于市场价格。当一件商品的市场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你是个需求者,你要买入,你要消费;但是当这件商品的价格逐渐升高的时候,你对它的需求量就逐步减少;当这个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你就停止购买,停止消费;如果它的价格还在上升,你就从需求者变成了供给者。
价格上升,需求者可变供给者
举个例子,你刚买了房,但是自己不住,提供给外来的人。那是为什么?那不就是因为价格比较高,宁愿牺牲自己的享受来为别人提供服务。
“消费者剩余”最好叫“交易者剩余”
讲到需求曲线,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剩余”,或者叫“消费者剩余”。你看这条需求曲线,曲线上任何一个点,都代表一个人对这件商品在这个单位上面的个人估值,也就是说,他愿意为了获得这个单位的服务所愿意付出的最大的代价,最多的其他商品。但是你要知道,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跟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比方说,在我的冰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有冰激凌、水果、蔬菜,还有肉类,假设它们的总价是三百块钱。这时候忽然停电了,没有了电,里面的食物都会坏掉,三百块钱,眼看就会付诸东流了。这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说,他愿意给我提供电,那我愿意付多少钱呢?1块钱我愿意付、2块也可以、10块、100块、200块,250块我都愿意付。因为冰箱里面的食物值300块钱,所以只要电价不高于300块钱,我都愿意支付。但实际上我们每天支付的电价是多少呢?大概就是一度电一块钱左右。为了保住冰箱里的食物,你愿意花300块钱,但你实际上每天所付的电费也就是一两块钱。这一两块钱跟300块钱之间的差距叫剩余。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消费各种各样的商品所享受到的剩余是巨大的。同样,生产者和商品的提供者,他们也享受很大的剩余。你想想,发电厂卖给你一度电几毛钱,但实际上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他们也愿意卖,所以他们也享受了他们对电的个人估值和电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他们也享受了剩余。这当中的剩余,到底应该归谁所有呢?我们通常的名字叫“消费者剩余”,这个名字容易产生误导,让人以为这当中的剩余是属于消费者的,而如果生产者占有了这个剩余,就不地道。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个剩余也就是消费者的个人估值,和他们实际上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距,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产生的。没有消费者的估值,就不会有剩余;但是如果没有生产者生产和提供,那也不存在这个剩余。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消费者剩余”是容易产生误导的。我的建议是把他们称之为“交易剩余”,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就都能够享受到无中生有的效用。你还记得战俘营里面的励志故事吗?那位随军牧师手里面拿着一罐奶酪和5根香烟,在营房里面走一圈,达成了许多交易,他的商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剩余,最好不要叫“消费者剩余”,也不要叫“生产者剩余”,最好叫“交易剩余”。交易剩余这个概念,在后面我们讲反垄断法的时候,讲价格歧视的时候,讲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的对错的时候,还会用上。
课堂小结
需求和供给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人们是需求者,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从需求者变成供给者。第二,我们还讲了剩余的概念,我们说最好我们称剩余为交易剩余,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或者生产者剩余。
课后思考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这样的,我们讲,凡是交易就有剩余,有剩余,买卖双方都皆大欢喜。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所谓的价格法,专门打击商人定价过高的行为呢?
网友cd:价格管制的好处,1:满足了民意。2:官员有了权力。3:老百姓看不到真实的价格,把怨气撒在商人身上,称为奸商,给了官员道德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