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
“想要什么,先给出去”
一一怎样哄老妈开心
我师父依慧老师说,她常常给妈妈讲很多小伙伴夸她、感恩她的事情。
然后跟妈妈说: 看,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妈妈就很奇怪,为什么是我的功劳,我又没做什么。
不是啊,你看我这不是像你的吗,你的优秀的品质都传给了我呀,你看我会讲话呀,付出呀,热情呀,等等等等这些都像你才这么好。
依慧老师口吐莲花,将妈妈哄得老开心了![偷笑][偷笑]
我跟我妈的互动是,有段时间总是感觉她爱挑剔我。其实她是无意识的习惯性,而我内在有受伤的小孩,缺爱,总渴望得到认可。所以妈妈一说,我就受伤。
那怎么办呢?咱不是学习了嘛,想要什么先给出去!妈妈对什么都不满意,也是缺爱呀!
学依慧老师,也夸夸妈妈。
我画了画拿给妈妈看:妈,看我画的怎么样?你女儿能干吧?
“嗯,还行”妈顾自洗衣服。
“哈,我也觉得很好!这都是像你的呀!”
“我又不会画?”妈妈疑惑了。
我说“这当然是像你喽,你看你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好,我这还不是像你的!”
这下老妈咧开嘴笑了“这样说来倒也是。。。”
附:《夸老妈指南》[机智][机智]
简单的说,就是我的优点都来自于你,用自己的成绩变相的夸妈妈。如果我有缺点呢,那就是要么随爸爸的(注意老豆不在时说),要么是我自己的不好。这样她就舒坦了呗。
当然这个缺点是加引号的,妈妈认为对我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是每一个母亲无论你多大了,她都不放心的点。她的挑剔、唠叨都是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本能在爱我们。只有这样,她才放心些,还有我们知道,每一个人挑剔别人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的投射。并不是简单的不满意孩子,不满意老公。。。。
当一个母亲的爱被满足,一切都将被改变。
第二个故事
“厨房里的妈妈”和《渔王的故事》
我跟我妈现在默契度超好,不但“母慈子孝”,还总能想到一块儿去,和她在一起感觉很放松。
但之前总是感觉她从不夸我,让我有些沮丧。就像上次,我在厨房搞了两小时卫生,很有成就感。
得意的去妈那里邀功:快去看看,我搞得多干净啊!
我妈坐沙发上看电视,来一句:“油烟机擦了没?!”
让我顿时很受伤:你就不能先夸夸我做的好的地方?总是打压别人!!
平时也这样,我炒个菜她也左右不放心,不时进来“指点”一下:哎,你要放点醋!差不多了,火关小点。。。。或是:刚才水多加点就好了!
让我很恼火,妈唉!我都这么大了,你还这么不放心。你的本事我已经百分之90以上学到了,剩下的让我自由发挥行不??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就给她讲了个渔王的故事。
那天是帮妈妈炒花生,她让我用平底锅,我习惯用炒菜的锅。妈妈见我不听她的,怕我炒不好,在厨房里走进走出看。我当下心里有点烦躁,不喜欢被控制的感受又出来了。还好我想到了《业力管理》里讲的停止抱怨这一课,在抱怨模式启动前,及时刹车了。我边炒着花生,边大声说,妈你听过《渔王的故事》吗?我给你讲讲。
说以前有个渔夫,他的捕鱼技术是远近闻名的,被称为渔王。可是这个渔夫他却很苦恼,去问一位智者,为什么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却远不如他,竟然没有一个能接替“渔王”这个称号。
智者问他:那么你是怎么教导你的孩子的呢?
渔夫说:我将毕生所有总结的经验,全传授给了孩子们。我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地方鱼多、怎么样下网、怎样收网。。。。凡是我会的,全教了。可为什么他们反而不如我呢?
智者说:问题正是出在这里啊!你将全部的经验教给他们了,却没有让他们有机会去试错!他们最多也是学到你的部分技术,却没有机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本领自然不如你,更没法超过你啊!
等我笑嘻嘻和妈妈讲完这个故事,花生也熟了。我尝了几颗,小的有点焦,大的刚刚好。
我接着说:妈,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我知道你想把所有的经验都教给我,可那样我最多成为第二个你。
当我有自己的想法时,就算错了,那我会吸取教训得到成长。
万一我这样做也可以成功,那么,这不是创新吗?你肯定希望我比你能干,而不是只为了证明你是对的吧!
这下妈妈也笑了。厨房里的我和妈妈成功的化解了一次矛盾。以前这些看着一件很小的事,却常常让我的情绪按纽被触动。只要我在厨房,妈妈总是不放心,因为那是她的领地,她有太多的生活智慧要教给我。而我有时爱听,有时也会觉得被控制,很烦躁。
这也提醒我在带毛豆或是和儿子沟通的时候,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允许。让孩子有机会去试错,才能建立他们自己成功的王国。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孩子都有一个非常轻松、有爱的连接。让这份爱和允许,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我爱你!
——立萍
一个女儿、母亲写在母亲节前的感悟
201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