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物质丰盈下潜藏的精神疾病(3/8)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这本书的第一章主要讲解的是谩骂不能救中国,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根据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几件实际事件分析了物质生活富裕中人们精神层面出现了理智与思考能力的缺失,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称之为物质满足后精神疾病的爆发。

    其中旧金山空难案例许多的人未知全貌便对案件指手画脚,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冷漠而功利的社会心理的人们对素昧平生者的同情,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的打扰与冒犯呢?围观效应下的深度曝光不仅仅是对生者的一种无礼更是会让逝者难安。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除了沉默哀悼,一切语言都是二次伤害”。也许围观者还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又做成了一件感天动地的善事,对受害者的安慰是真的安慰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所做的一切就该是对的吗?是非对错,真假善恶不是人们的三言两语就能判断和定义的。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世界里,又怎么能够凭借旁人的寥寥几句话就给予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如此沉重的罪行呢。“人民搜索的全民狂欢,让人感到道德绑架的威力是如此让人惊骇。”确实如此,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为人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属性增加了惊人的加成,让这类人产生的伤害从发表只言片语上升到人肉搜索后的人身攻击与物理精神的双重伤害。

      网络暴力的出现是人们对于事件关注点的偏颇也是社会道德层面的漏洞与问题所在。网络暴力的威力之大让人谈之色变。从明星满满的求生欲到普通网民评论后加上的那句“仅表示个人观点,父母健在”等等,无一不是网络暴力的后遗症。网暴之下产生的血与泪在部分人看来那是他们勇于发言敢于揭露事实的功勋与证明。但是他们所了解到的所知晓的事实就一定是对的吗?就如同曾经流行网络的那句话一样“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关注点的偏颇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我们的人文关怀不该只是放眼于人肉搜索过度关注他人的隐私,你有你语言的表达权,别人也有必须的隐私权。你一时肆意豪言畅快十足,产生的后果确是山崩地裂的伤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雪崩的到来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莫要等到伤害造成之后才有后悔与歉疚,这时你的亏欠对弥补过错没有一丝一毫的作用。总而言之,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三思而行是必须的。

      别人的生活确实看似与你无关,你的好言好语也罢恶语相向也罢,也许对你来说无关紧要但是言语带来的好意与伤害是实实在在的。也许我们把目光更多的投注在社会的发光者身上,为他们加油打气呐喊助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富足不该只体现在衣食无忧,精神层面的健康发展也是弥足轻重的。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度,每个生命都不应该被轻易抹去,特别是在为社会默默发光的人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