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这个词鸡汤味浓浓,颇有点网红潜质:人这一辈子,格局要大一点嘛。朱光潜先生曾说,人要有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这就是对人生格局一个很好的概括。
看自己的人基本都是利己主义者,他们的能力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坚信人都是趋利动物。
看天地的人具备一定的理念,也能做到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很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提供创造性的观点,实现一定的价值。
看众生的人有一颗为全人类造福的心,能够同情理解天下众人,对整个社会有责任感,致力于改善世界,减少世人的苦难。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可以被归类于“啥都不看”,这些人极度愚昧自私,随波逐流,极易被外界观点左右,没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被我奉为真理:不要轻易去评断他人,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条件。的确,不同格局的人来自于不同的成长环境,没有必要去跨格局进行说教和影响。但我们有理由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眼界,放高自己的目标。因为一旦你的格局慢慢变大,你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好的选择和做出更好决定的机会。每天中午都在便利店解决午餐的上班族纠结于吃饭团还是速食便当,可一旦我们把追求提高一些,也许就会发现办公楼附近的简餐厅有更新鲜的三明治、热腾腾的面或荤素齐全的商务套餐。放大自己的格局,从一顿午餐开始。
思考与讨论:
在阅读实用性的书时我们必须牢记一点: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茅塞顿开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但最终却把它们归类于鸡汤,因为阅读完成并不是这本书的终止,最重要的过程是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