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原文:
上帝拥有人的基本特征--浮躁。做什么事都想速成。
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不劳而获成了每个人心中的诸多愿望之一,甚至可能是其中最大的愿望。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这个道理。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
宏观上原因就是“现状使然”。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型曲线。大多 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进而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这就 是一个人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在这漫长的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是越是浮躁。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相反,现实好像总是提醒我们: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多了。
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我的思考:
这段话告诉我们追求速成、浮躁的原因,也告诉我们走出浮躁的出路:接受现实。周日晚上从外面回来,发现101小组的小伙伴都发了复盘文档,我发现自己还没有进行复盘。更麻烦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本周计划大部分环节都不没有完成。心情变得着急起来。接下来,我开始搜索复盘的模板(学习过复盘的知识点,可是具体步骤全都忘记了)。花了将近1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个复盘模板。在写复盘的时候,收获不是太多,体会不是太深,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发现周计划上只写了学习的项目,现实将时间的分配都用在了工作和家庭方面,期望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和实际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很大的出入,以致于没有完成周计划。
我用行动证明我自己的价值观:工作比学习更重要;喜欢简单的(熟悉的)事情,讨厌有难度的(不熟悉的)事情。在时间的利用方面:早起的时间、在路程中、做家务的时间没有充分,有很大的黑洞。
另外,在工作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安慰我:虽然学习时间被大量占用了,但是我会抽出一整天的时间,一次性地把计划中的事情都完成。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我失去了完成当天计划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最终每天的感受总是急躁、烦躁、郁闷的。
回想一下浮躁的我,还真的是有很多不现实的想法:
不劳而获的想法有:希望家务有人替我做;孩子人有替我接送;工作上的任务有人替我做;
不想花时间就要过成的目标有:把自己列出的计划,每天自动完成;自己列出的书单,自动读完;每天一本书,每周一个主题的书目。
对自己不满意的事件有:睡觉太晚;起床太晚;工作时间太长;学习时间太短;报的微课没有学习;给孩子读书的事情没有做到位;想读的书没有读完;周计划没有完成;读的书太少;思考的时间太少;
当我列出这些内容的时候,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现在稍微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就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睡觉与起床的时间问题:主要取决于对白天时间的利用是否满意。如果白天时间利用合理,达到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就会按时睡觉;自然会早起;反之,就会拖延不想睡觉, 为的是满足自己想学习的心愿。
关于学习和工作时间的分配,取决于自己在单位时间的效率,是否达到心流状态,是否高效利用。关于微课和给孩子读书的问题,取决于零星时间的利用:我一直想抽出固定的大块时间来做这两件事情,其实,对于有家有工作的成人来说,零星时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关于读书和思考的问题,这两件事情是有难度的事情,需要做为我一天的第一只青蛙首先把它解决掉。关于周计划的执行问题,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把周计划分配到每天,并在不断练习中逐步完善、调整;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完不成不罢休的精神。单单这样分析,就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焦虑和急躁。
有了上面的分析,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立即行动。用双脚踏平崎岖不平的道路,走过去,留下平坦的大路和一连串清晰的脚印。
总上,克服浮躁和焦虑有三大法宝:一是接受现实;二是思考,找到解决方法;三是行动。
我的行动:
1、将不劳而获的想法、不想花时间就要过成的目标、对自己不满意的事件列出具体的行动步骤和完成的具体期限。
2、列出一天24小时的日计划,并按计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