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一,闹剧
1,在国内,两院院士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并且在行政上享受副省长级的待遇。但在近年来,有许多洋院士出现了,例如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这个名字是非常的高大上,名气听上去也非常大,毕竟带有欧洲两个字,但其中的真相让人瞠目结舌。
近期某媒体发布了文章,对欧洲自然科学院进行了深度报道:欧洲自然科学院不是权威部门的组织单位,而是6个俄罗斯人在德国注册的一个公司性质的草台班子,上海话就叫“野舞台”,这个草台班子专门以授予选举院士为名,对一些专家需要所谓的头衔进行经济诈骗(每人收四十万至二百万人民币不等),办公地点就是欧洲某地一个普通的街边建筑。
获得院士专家的头衔程序非常简单,不像国内需要繁琐的程序一项项的去审,成立联合组对他在行业、国内的成果逐项核对,过程严格。欧洲自然科学院评选院士是只需要花费40万元就能买来院士头衔。
但2024年4月份,欧洲自然科学院已经挂上了“永久停业”的牌子。
那到底有多少国内的专家有了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呢?仅仅在2023年这一年,国内就有20多人去这个民办机构办理了院士颁证授勋,尤其是在4月21日,这个机构还专门在国内某地举办了授勋仪式,明目张胆、不可思议。如果按照40万一个头衔来算,该机构获利是800多万。“洋院士”都是什么人呢?这些洋院士基本上都是各大学的学科负责人,国内相对知名的企业家。
有一位90后入选院士的博士,非常的耀眼,他的科研成果是用数字科技对中医进行研究,除了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之外,他还研究出超出传下来的方法,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看来俄罗斯人还是非常理解中国的一些所谓的专家的,他们真的是投其所好。
二,名单
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以下“院士”名单六十一人,据说还有二十多人,共八十多人:
1,吴继华,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副博士,号称“养生行业的领军人物”、“杰出的中医教育家”;
2,张爱华,欧洲自然科学院远东分院院长,海南医学院研究员,兼任欧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3,陈昌金,青岛恒星集团主席;
4,陈卫,浙江大学教授;
5,陈跃,西南医科大学教授;
6,程云章,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院长;
7,邓三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
8,董绍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道技术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9,高立志,海南大学教授;
10,郭源生,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
11,何彬生,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长沙医学院理事长;
12,何怡刚,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博导;
13,贺浩华,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
14,侯云峰,山东金铸基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15,黄贵洲,北京创新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新未来在线(山东)数字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6,黄双武,深圳赛兰仕科创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17,黄永盛,中山大学教授;
18,焦富勇,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19,靳治良,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20,李华,西安石油大学原副校长
;
21,李峻锡,中国科学家论坛副主席;
22,李思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主任;
23,李伟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术副校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24,李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
25,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26,林燕丹,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7,凌建军 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28,刘川,科林利康医学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官;
29.刘洪,四川中科兴业董事长;
30,刘怀山,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据采集技术分中心主任;
31,刘同先,贵州大学教授;
32,刘玉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
33,柳金才广州涉外学院康复医院院长;
34,陆培华 无锡市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
35,吕明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36,马昌喜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37,马凡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
38,马文博 潍坊数字文创经济研究院院长;
39,马小波 厦门丹桂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40,潘毅深圳理工大学教授;
41,彭艳 上海大学教授;
42,邵国胜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43,佘远斌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44,束学道宁波大学教授;
45,宋启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46,苏薇薇,中山大学教授;
47,田政,地球唯一90后“院士”,西安天巳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48,王博伟,林至科技集团董事长;
49,王潮霞,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50,王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 PI项目研究员;
51,王圣,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52,王彤,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
53,王智森,北京大学藏医学研究室主任、藏诺药业董事长;
54,吴仁彪,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
55,席家宁,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教授;
56,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57,杨满元,山西恒宗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58,殷宗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59,于荣敏,暨南大学中药学系主任、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60,余细勇,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
61,张春祥,西南医科大学校长
三,感想
1,西安一名“90后”博士田某,他说自己研究出了中医的最新方法,他公布的研究成果,是超越了五千年中国文明的结晶"黄帝内经"之水平,继而凭这个研究成果当选该院院士,并且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继而引发全社会关注。
这属于欧洲自然科学院冒进而败亡的一个关键点,假如他们稍微收敛一点,这场闹剧至少还可以唱个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毕竟已形成了一个60多人的团伙作案了,买了院士的这个60多人,会拼命帮几个俄罗斯人把这个院士帽批发兼零售生意“做实做强”。
2,随着媒体调查跟进,发现国内有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有关参选该院院士的邀请函,函件声称“付费包过”。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去批发买了这一顶院士帽,标准的人傻钱多。
面对质疑,相关人士回应称,“欧洲自然科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科研组织”。的确,科研与学术事业真不一定非得有官方背景、由政府主办。但凡正经民间科研组织,也是有一套明确游戏规则的。评选院士“付费包过”的欧洲自然科学院,显然是越界了。数据显示,两年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数量足足增长了三倍,其量产“院士”堪称泛滥成灾。
“批发”院士这门生意,之所以在国内有一定市场,绝非偶然。一方面,其故意制造了信息不对称,国人对“欧洲自然科学院”底细知之甚少,很容易将之误认为是名门大派;
另一方面,也显然是利用了中外场域的语义差。在一般人的认知语境内,“科学院院士”自带神圣性、权威性。谁曾想,在人家那根本就不当回事,不仅给钱包过而且量大管够。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井喷,其中很多属于“硬蹭”:“不管你领不领情,我反正评了”;还有一部分则属于“围猎”:对自投罗网者的来者不拒、狠手收割四十万至二百万每人不等,真的是一本万利。可笑的是,某些人上当中招而不自知,反而四处张扬、百般炫耀,实乃自欺欺人。
更可气可恨的是国内有许多监管部门对这样的"院士"百般追捧,给政策、荣誉,并且还给大把的金钱,不知道里面有没有违规甚至违法,大概率是有的。百草生而粟米败,当下如此种种的"院士"充斥着我们的社会,把本来应该属于真正埋头苦干科研人员的资源经费全部白白浪费了,这才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们永远不可饶恕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