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为蜀国的建立埋下了伏笔。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也是著名的隆中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自此刘备可以说百战百胜,取荆州,夺西川,并汉中,另天下侧目,以上种种,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功劳。

先说说成也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又名卧龙先生,是三国中智慧的化身,东吴大都督周瑜自愧不如,曹魏仅有司马懿可与匹敌。在刘备势力最弱小的时候曹操来犯,诸葛亮独自一人游说东吴,以三寸不烂之舌留下舌战群儒的雅传,后又草船借箭,留下千古佳话,又于寒冬借于东风造就赤壁大战大获全胜,后曹丕五路大军来犯,谈笑间五路大军尽破,南下七擒孟获,擒之如同探囊取物,这些无不体现其无愧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其的评价“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的确,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取西川并汉中,又在其推动下建立蜀国,成就三国鼎立之势。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点来说说败也诸葛亮,从其能力来说,他并无缺陷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智囊,仅有郭嘉、司马懿可与之匹敌,但是其性格有缺陷,对蜀国管理不当,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首先其一是他用人不当,刘备在托孤白帝城时,临死前曾劝诸葛亮对马谡不能重要,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诸葛亮只是敷衍答应,在北伐时,缺用马谡守关最为重要的亭街,导致前功尽弃,成为此次北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二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为实现统一,进行北伐,但人员有限,粮草供应不足,内现出征耗损财物几次致国力空虚,未一统又先折损实力。诸葛亮治国路线有些心急,耗损实力延长了外力不侵内力消耗。就连五虎大将的赵云在临死前都痛叫到“北伐,北伐”,可谓虽死其心仍系于国,但只能是当此之时无论怎么谋略,国小势弱面对强手生存是问题。而诸葛亮死,给缺少智慧与人才的团队又增唯护实力之难,国家空虚面对强兵来袭智上无有胜者,实力无以比拼,国治不强。

其三则是管理问题,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辅佐刘禅,作为丞相一揽大权,虽忠心耿耿辅佐,但刘禅的管理能力并没有锻炼,就连北伐之前所作出师表中也帮刘禅安排好了一切,以至于诸葛亮死后,刘禅不会管理国家,到最后打开城门投降曹魏,有乐不思蜀的流言传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上这些不仅仅说明了蜀国的建立离不开诸葛亮的汗马功劳,但后期蜀国衰败也有很大原因在于诸葛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