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海风吹的声音
红尘阡陌,有没有一段往事让你回忆起来就会觉得世界的美好,或沐浴在午后的暖阳中静静地坐一会儿,或漫步在一场细雨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独特之美,亦或是走在大街上听一首经典的歌曲,回到家中,坐在窗前,翻开那些经典的诗词,是否有一个瞬间读懂了生命,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小学时,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老师特别和蔼,如今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让我接触到了生活中的诗意。“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看着它又大又圆,散发着银色的光,于是我把它叫做大玉盘,年幼的我初读这首诗,只知道它是写月亮很漂亮,很漂亮。经过多次的朗读终于背了下来,却从未领会到诗仙“李白”孩童般的童趣。
二十几岁,我再一次地捧起了小学语文课本,当我再次朗读这首诗,它不再只是一首写月亮的诗,而是一首写童趣的诗,它把小孩子的稚嫩可爱写的活灵活现,读起这首诗总会勾起我儿时的记忆,琉璃球、放风筝、跳皮筋等等。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储存在我的心里,它就像诗中的白玉盘恒久不变。
在我国的古代诗词长河中,有这样一首诗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仅二十个字,却写出了世间绝美的风景,特别喜欢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只有在他的诗中,孤独变成了一种安静的美,寒冷的冬日,看不到鸟儿的踪迹,看不到人,一个老翁独自垂钓,一个人独自立在天地间,仿佛离自己的心更近了,更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也更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直到现在,我也不害怕孤独,更能体会这种伟大的孤独感。这也是这首诗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中,大自然总会在我们郁闷的时候向我们敞开怀抱,春天到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风筝飞起来了,人们的人们的衣服亮起来了,一树梨花,一汩清泉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东西那么多,如果不去看看,生命岂不黯然失色”。
高中时,尤其喜欢苏东坡写给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的生死离别,妻子王弗依旧在苏轼的心中挥之不去,她生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刻在了苏轼的心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正因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在梦中仿佛回到了故乡,看到她在坐在窗前梳妆,无尽的思念,无尽的忧伤。
古代文豪我最赞赏苏轼,爱他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爱他的《临江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爱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江城子》,每一个字都是思念,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这首词也最能够体现出苏东坡对妻子的真情,“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我想到了明月之夜妻子也会受到他的思念。
上了大学,终归是离开了家乡,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远行时,母亲在微弱的烛光下给我补着衣服,一针一线缝的密密实实,儿女那草一般的爱怎能报答母亲那春晖般的恩情呢?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从小单亲家庭却十分刻苦的孩子考上了县里的高中,那个时候学校每个月都要收粮,可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想要按时交上去太难了,母亲常年患有风湿病,不能下床,更不能干活,为了让儿子安心地读书,母亲拖着病体挨家挨户地乞讨,哪怕只是一把大米,她也心怀感激。”
由于是从家家户户得来的粮,玉米、大豆各色各样都有,食堂师傅对这位母亲说:“下次交粮的时候交一种就好了”,母亲木讷地点点头,第二次交粮,当食堂师傅打开粮袋,他看到的依然是各色各样的粮,他对着这位母亲大发脾气,瘦弱的母亲支支吾吾地说“求您收下吧。我娃为交粮这事儿,日夜睡不着觉,可我这个病身体,不能干重活,这些粮是我挨家挨户要来的,千万不要告诉我的孩子,我娃自尊心太强,我怕他自卑,让他好好读书。”
食堂师傅被这位母亲深深地感动了,他说:“孩子有您这样的母亲是他的幸福,应该让他知道您的不易啊!”后来学校了解了情况,免了这位学生交粮,当然母亲的付出是值得的,儿子如愿地考上了大学,多年后,当别人问起他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他说是母亲,因为没有母亲就没有他。母亲的恩情他一生难以报答。
繁华的都市,有热闹,有欢乐,但我更喜欢在春日的下午,寻找一安静处,读着古典诗词,漫游在词海中执着地寻找着某种情怀,体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记得张潮说过,“少年读书,如亭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上玩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同一座山,不同的人总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青年人看到的山只是一堆砂石,中年人看到的山是奋斗的艰辛,老年人看到的山是过去的往事。不同的年龄会有独特的人生感受。读诗,会让我们成长并改变。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捧起经典,静静地和心灵对一次话。小伙伴们,今天你读书了吗?读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