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篾匠爷爷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爷爷的身影总是与竹子的清香交织在一起。他是一位篾匠,一个用双手编织生活的匠人。每当夕阳西下,爷爷坐在门前的小凳上,手中握着竹片,细心地编织着,那场景仿佛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

爷爷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的世界里没有繁华的喧嚣,只有竹子的沙沙声和工具的敲打声。他的工作台就在院子里,那里堆满了各种竹子,有的粗如碗口,有的细如手指,每一根竹子都像是他的老朋友,都被他精心挑选、处理,最终变成一件件实用的器物。

爷爷个子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矮小,但他的身影在我心中却无比高大。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皱纹如同竹子的纹路,记录着他一生的辛劳与智慧。爷爷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竹子的灵魂,他的双手粗糙却灵巧,每一根竹片在他手中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爷爷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但他从不抱怨,反而总是笑着说:“这些茧子是我的勋章。”他的衣服总是简朴,常常是一件褪色的蓝布衫,裤腿上沾满了竹屑,但他总是干干净净,显得格外精神。

爷爷有个口头禅,那就是“不成功”。他常常说:“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不仅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也成了村里人对他的称呼。因为爷爷辈分最大,村里人都尊称他为“不成公”。这个称呼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爷爷的这句话,仿佛成了村里的座右铭,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爷爷的话,重新振作起来。爷爷的这句话,也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

爷爷的篾匠技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会做的东西特别多,其中做的最多的就是竹椅子和竹筷子,当然还有竹床。爷爷做的竹椅子,椅背和椅座都是用细竹片编织而成,既结实又舒适。椅子的扶手是用粗竹竿打磨而成,光滑圆润,握在手里十分舒服。竹筷子则是用精选的竹节打磨而成,光滑细腻,使用起来十分顺手。而竹床则是爷爷的得意之作。他做的竹床,床架是用粗竹竿搭建,床面则是用细竹片编织,既透气又凉爽。做竹床的过程十分复杂,爷爷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竹子,然后将竹子劈成细片,再用细绳将竹片编织成床面。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但爷爷总是能做得又快又好。每当我躺在爷爷做的竹床上,都能感受到竹子的清凉和爷爷的用心。

爷爷的一生,就像他手中的竹子,坚韧而富有弹性。他用双手编织的不仅是竹器,更是生活的美好与希望。爷爷的篾匠技艺,不仅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在我心中,爷爷永远是那位用竹子编织梦想的篾匠,他的身影和竹子的清香,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