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坚持了一年的日记再没力气去翻开,也没有勇气在傍晚6点钟走到图书馆前的广场。我开始告别陪伴自己四年的小物件,两只坏掉的手机,头脑发昏时买的貔貅和关公像,还有那盏表示接触不良的台灯……和器物告别是相对容易且机械的,那么和人告别呢?几个小可怜在昨日谢师宴上还是抑制不住的抽泣,离别就是这样,有人把眼泪都流到心底,有人把伤感用力哭出来,或许他们自己都讲不清楚到底在为什么流泪,是终究没和他/她说想说的话,是害怕再也见不到那些随叫随到的饭友,还是那些没有按时翻开的书,没有尽情撒过的欢,没有用心倾听过学校的白天和黑夜。在最后屈指可数的几个故事章节,我们不断地合影留念,交换联络方式,交换所有能想到的社交媒体账号,其实每个人都很明白,口头的承诺并不一定能换来再次相见,夜里,我们睁着眼睛不睡觉,因为我们仍旧心怀执念,试图用蛮力将终点推开,把时间拉延。其实面对分别我们早有准备,我们没有料到的是它竟到来的如此迅速又无情。幸运的是,整个告别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毕竟不是无理取闹的年纪,也不会表现地像个孩子,二十几岁的我们或许会在四年前第一次经过的校门口拥抱,又或许把拥抱留到明天,于是各自走入站台,走向远方,分别终究是在我们之间发生了。那么,最难的部分大约还是和自己说分别吧,这样的告别又要如何书写呢?是“你好,亲爱的自己,放手吧,这就是生活”还是“别哭,至少你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印记,也把他们藏进了回忆”。诚恳的说,没有哪种方式能够让自己满意,即使选择十分有限。和某个阶段中的自己告别是残酷的,因为总会有数不清的遗憾将故事的每个角落塞满。更何况是这样一段在栀子花香中结束的晶莹纯粹的时光。然而,理智的人不会过分沉湎于不舍和伤感,每个故事也都应该有它最合理的结局,于己于人都是一种慰藉。正是这些来自往日的慰藉支撑着我们去往新的城市,接纳新的旅伴。所以,让故事结束吧,无需拖泥带水,也无需回头张望,就这样结束
————四十二个陌生人在2012年的9月7号相聚在韶山南路498号,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痛彻心扉的语境,平凡善良真挚美好,一起彷徨着,努力着,掩饰着,坚强着。祝愿远方的朋友始终保有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