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与需

供和需,一体两面。

1.通常创业的第一层逻辑是基于我有什么,而不是别人需要什么,于是滞销后诟病于营销,自我安慰的角度是:我的产品是没问题的,只是不会营销。

2.通常可能需要的第二层逻辑是: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客户可能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是已知,为存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需要,愿为天下后的实力,创业者通常没有。客户可能需要什么,是在一个前提假设的角度上的创新,是增量市场,一旦试对了,你就有定价权,和相对丰厚的利润空间,从而能有机会驱动供应链的升级。这样可能就找到了一个生存缝隙,这个缝隙被跟进者挤压前,你要找到下一个窗口,集中精力砸烂窗户,住进去。

3.通常的第三层逻辑:既然有了一栋房子,那就去盖更多的房子,更多?问题是更多是多少,你这个小区的院墙在哪里?边界在哪里?瞎盖,不怕被人当违建拆了吗?边界思维,终局思维,死亡思维,让企业更健康。

4.第四个逻辑:逐次展开的思考,无中生有的能力,积小胜为大胜的逻辑。跟老爷子要50万,你去买个宝马车,那不是创业,那是消费。找到核心点,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到手里的钱能完全可以做,3天到7天之内能落地试错的那个事情,那就开始吧。

5.行业认知,行业审视,分析供需为谋,找到切口,终局思考,找到核心支撑点并逐次展开为略。清晰使命、意义,为道。

如此往复,为一局。

心法为: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概述 循环与递归是算法中最常见的控制过程的方法,循环自不必说,只要学过计算机语言,必然都会讲这种控制结构;而对...
    CodingTech阅读 1,622评论 6 6
  • 他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子很乱。 没有发现左边有一辆银色小车正开过来,等回过神来,他已经被汽车撞到空中,他感受到一股...
    我是大糊涂蛋阅读 264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