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海边,蓝眼睛女孩儿低头速写阳光流进海水里的诗意。抬头时分,爱人映入她碧海一样的眼眸里,诧异流转成温柔。原来大海和星辰最终的归宿,不是宇宙,不是时间流走,是你的凝望我时的眼眸。这是我看电影以来,所见的最美的结束一幕,一如洗净铅华的爱情。
电影开始以一场即将订婚的夫妇的性爱开始,古板的性爱预示两人长久的恋爱时间和退却的激情。也许只有订婚、结婚这样颇具纪念意义的事才能让两人之间的爱火重燃。情节稳步发展,在城市是建筑设计师的Mia和Tim回到家,正值父亲新婚,见到了素未谋面的继母的孩子Frida。她有着海一样的眼睛,笑起来真诚又温柔,我猜Mia在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已深陷那温柔的蓝色沼泽里。在父亲婚礼后,重组家庭相处的拘谨客气,Mia和父亲也有着不算大的矛盾,除了婚礼上的裙子问题还有两代人各自的执拗。Mia父亲为了让Mia更融入他的新家庭,便让Mia和继母以及Frida一起去森林小屋度假,但事先未告知他自己不去。Mia面对陌生的家人和父亲不告知对这段旅程充满了排斥,Frida便善意地和她套近乎。在一次外出时,在一起观赏迷幻的森林雾气和群鹿安宁地歇息的美景里,Mia魔怔似得吻了Frida,Kyss mig是瑞典语里的吻我,在这个看似魔怔实则爱意深驻内心的吻里,故事便开始了。涉及到电影剧透不多赘述情节。
电影也探讨这不能避免的同性之爱,这是比寻常纯爱片更深刻的一点。Mia抗拒这份爱是不仅仅是和Tim的婚约,更是在于父亲对待同性恋的看法。Mia的父亲实际上是非常厌恶同性恋的,导致了Mia的初恋是女生,但最终不得不放弃初恋而转向男性。对于女儿爱上同性,Mia几乎和父亲有过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Mia说服了自己的内心,正式自己对这段感情的渴望,至于父亲是否真心祝福就不得而知。这里我非常欣赏Frida的妈妈,她一直鼓励自己的孩子追求本心去爱人,只要在爱里感受到幸福,不论爱情的形式是否符合主流。唯有确定了Mia真心爱着Frida,她才愿意去祝福这两个孩子。
在看了很多同性之爱的电影后,我觉得人们要挣脱社会的偏见事实上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强悍的内心的,因为不仅是家庭关系的矛盾,对同性之爱的看法会上升到社会的包容程度。瑞典是社会包容度高的社会,除了家庭的传统观念以外,这部电影更着重于自我认同和勇敢追爱,Mia最后选择了尊从内心,即使父亲没有百分之百的理解也愿意为自己和爱人勇敢,除了炮灰的Tim,我觉得整个电影还是充斥着轻喜剧的温馨。我想爱只是爱,多希望人们把这一点看作平凡之事。
其实这部电影拍的最好的还是情欲,从Mia和Tim的古板性爱,到和Frida的第一次温柔到不行的性爱,到最后如世界末日般的性爱。每一场的感情都在一步一步升华,是Mia对爱感知的变化,也是促成她勇敢的动力,我始终觉得成年人的爱情,尤其是需要面对世俗的质疑,还能如此小清新很不容易,但我想爱本该如此。与你相遇的每一个街道,都因为爱而浪漫到不似在俗尘。
对于北欧,我不大喜欢森林密布和过于寒冷的灰蒙感,可是这部电影呈现的在湖边的初吻,迷人的鹿群在林间深情凝望着相爱的人,清澈的湖水如同倾泻而出的勇气,单车承载着紧拥的人奔驰在林间小道上,让我渐渐觉得这个城市不全是疏离。原始的环境,激发着人们原始的渴望,而爱情在挣脱所有的外在后,爱只是爱,只是灵魂对灵魂的渴望。
我爱极了结尾,Mia的追爱之旅,巴塞罗那的石建筑,那充满了高迪灵魂的城市,人们在这座城市里寻到了纯粹的、浪漫的、疯狂的爱情。和古老的建筑和海洋一样亘古的,是爱本来的模样。
爱就是爱,无关性别。所以眼神交缠时别害怕,kyss mig。
作者|何靖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