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听去年新精英举办的《做自己论坛》时,演讲嘉宾之一的李鹤,讲了两句话,让机械记忆力已经急剧下降的我,记忆犹新:“第一,我想死在自己手上;第二,我从26岁大病一场后,写了一份梦想清单,病好了就按照上面的事项一件一件地往下进行,现在有的事已经完成,有的还在进行中,也会补充新的项目进去。”
我当时就觉得,这姑娘太酷了!对比一下自己,真的一点儿也不酷。真的,虽然按照世俗意义讲,我还算比较优秀,但一点儿不酷。
我从小就是一个别人嘴里“邻居家的孩子”。
从小学开始,不需要家长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就常年保持班级前三名和年级前五名的水平,小学五年级初次接触新概念英语,就被老师识别为具有语言天赋的小孩儿,这一点在大学辅修日语的时候也很明显。初中考高中时,有点没发挥好,从被期望考到市里排名前三的高中,跌落到第四名的高中,自己一气之下,一个暑假闷头跟外教学口语,15岁的年纪,英语水平秒杀同班30多岁正准备出国的人们。高中时,各种逃课上课睡觉不写作业,却难以掩盖班主任的偏爱,以及把我作为考取北大的种子选手的决心。然后,我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北大。本科毕业时,我以雅思8分的成绩,获得全奖进入伦敦政治政治经济学院(LSE),一年后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习。
回国后,我进了大型港企做管理培训生,职业生涯一路闪亮地走到今天,成了上市公司总部的组织发展和培训部负责人。有一个聪明俊俏的男孩,今年刚刚2岁。一切都很美好,很顺利。
十几岁的时候,我和母亲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我曾经问她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她的答案我已经不记得了,成年后也再不会问这种问题了,但我总觉得,这个答案我并没有搞清楚。只是暂时搁置了而已。
我特别恐惧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了挣钱,在一些说不上喜欢的工作中,把自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用完。虽然,我英明神武的父亲,曾经说我“都30多岁了,孩子都生了,还折腾什么?”我善良睿智的母亲,曾说过“你爸和你,是我最这辈子最大的成绩,女人自己不要太拼。”可你看,我都没听。
我以30+,娃妈的身份,开始在工作之余,接触新的领域,尝试新的事情,拓展新的能力。
我系统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又不系统地学了好多别的,教练技术、时间管理、商业模式、领导力、视觉笔记等等。我开始给人做职业生涯一对一的咨询,到别的企业做培训,到大学给学生讲座,录制自己的线上课程,应邀在不同的平台分享,写自己的公众号,参与一些好玩的项目。越玩越觉得,很多时候,做事情本身,就是这件事情带给我的回报。
同时,我深刻地发现,能不能过好这一生,跟自己的学历、工作背景,并没有那么大的正相关,而与你如何和这个世界彼此相待,有特别大的关系。
那如何与世界温柔相待呢?我通过接近两年的探索,大概悟到了这么几件事情(排序不分先后):
职业规划: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钱不是越多越好,工作不是职位越高越好;
财务清晰: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基础确实是第一位,但是钱是手段,不是目的,这点要搞清楚,最近流行的说法是“我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顺便赚点钱”;
头脑开放:明白自己不总是正确,愿意被别人说服;愿意学习新的领域;愿意认识新的朋友;
审美正常:能够用很少的花费,让自己获得很多的愉悦,例如生活方式、旅行、音乐、美术、艺术品欣赏(好多都是可以不用花钱或者花钱很少的哦);
关系融洽:特指亲密关系,例如亲人、配偶、孩子、好朋友等之间的关系;
身体健康:这个就不多说了~
今天偶然想起李鹤的那段话,关于人生的梦想清单。突然,我想要给自己列一份梦想清单。虽然可能未来会改变,但万事总要有个开头。这些是我这辈子想要完成的dream list:
读PHD
写一本书
每年至少去一个没去过的国家或地方
至少创业一次(教育或公益)
最晚40岁开始能够自主安排工作时间
用生命影响生命
健康活过80岁
去世的时候,心满意足
今天本来想写一篇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文章,可写了改,改了写,没太多灵感,所以干脆信笔拈来,写点儿个人的小想法,有点意识流,没什么大逻辑,有人看见呢,就是缘分了。
就酱,顺祝五一快乐~